本题考查的是学生高度概括。首先仔细阅读2-6段,定位表格中已经给出的答案,第2段是“我”偷戴金手表的事儿,观察可知“我”信中嘱托为手表上发条是在第4段,由此可推出(1)的答案在第三段,第4段“我也是流着眼泪婉谢母亲这份好意的。”概括可得:“我”婉谢金手表,因为“懂得母亲珍爱金手表”,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2)理解。“我”嘱托为手表上发条“您要时常上发条,不然的话,停止摆动太久,它会生锈的哟”,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我”对金手表的牵挂。第(4)问在第6段,而在第7段的第一句话“这份锥心的忏悔,实在是百身莫赎”,可看出“我”对母亲的忏悔之情。注意:虽说要求的是2-6段,但是一定注意上下文,文章不是割裂的,是有联系的整体。
2、(3分)母亲是不舍得女儿远行,并对女儿异地求学充满了担忧;女儿对远离母亲也很不舍,并对母亲将她自己如此珍视的手表给自己充满了感动。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感悟作者情感。找到划横线的句子之后,反复品读、感悟,注意审题,“各表达”,也就是分别阐述作者以及母亲的情感。在第③段主要讲的是我去上海求学前,母亲送我流泪,求学在外,有哪个父母舍得孩子离开自己的身边?又有哪个母亲不为孩子担忧,由此就可以明白母亲的眼泪是对孩子异地求学的不舍以及担忧;第④段主要是“我”同样对母亲有着不舍之情,同时,母亲连自己珍贵的金手表——父亲留给母亲最宝贵的纪念品,送给自a己的感动之情。
3、(3分)句子中“郑重其事地捧”“轻轻地放”具体形象地写出母亲拿金手表时的小心翼翼和慎重,表现了母亲对金手表的珍爱,进而体现了金手表在母亲心目中的分量。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赏析题。做这类题,挑出重点赏析的词汇,从这些词汇中可以看出人物形象。“郑重其事”和“轻轻的放”都有小心谨慎、在乎的意思,具体而形象地说明母亲对金手表的珍爱,从而让我们了解金手表在母亲心中的分量,表现出金手表对母亲独特的意义所在。
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答案3
小升初语文考试阅读题可套用的答题公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