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列宁两次登山的经过(走险路),学习他自觉地磨练自己意志的坚强品质。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按一定顺序写作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标
(出示上节课归纳的疑难问题)
1.课文的题目是登山,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在山顶上看到的美丽景色呢?
2.列宁下山时为什么还要走那条危险的小路?第二次走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3.“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咱们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这两句话该怎样理解?
二、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1.自学课文,试着解决疑难问题。
2.小组合作研讨,组长归纳意见。
3.班上交流汇报。
(1)解决第一问题。可先让学生自由地读课文,了解列宁和巴果茨基登山时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路宽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小路之险,作者没有直接描写,而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感觉的描写反映出来的。(巴果茨基的语言:“路太窄,又太危险,要经过深渊边上。”“您不能从这儿过。”动作:“贴、扭、不去看、移动”。列宁的感觉:“头昏目眩”。)然后让学生读写景的那段话,抓住“鸟儿们放开歌喉,欢快地唱起来。”这句话引导学生读一读,议一议,进行交流。感悟到:“鸟儿的歌唱”,不仅仅是为列宁看到自然风光而唱,它仿佛为列宁勇敢地走过小路而庆贺,更使人体验到了“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境。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抒发了列宁为自己走过险路,饱览到美丽的景色而欣喜的心情。
(2)解决第二个问题,关键是引导学生读懂列宁说的那段话,从中找出原因。
①列宁坦率地承认自己害怕走这条路;
②作为一个革命者,要勇于战胜困难,而不是回避困难;
③作为一个革命者要时时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
第二次走险路,与第一次相比有几处不同:
①不必走,而列宁仍旧走;
②列宁先走;
③列宁在最险的地方没有停下来,毅然决然地走了过去。
(3)齐读最后一段课文。
(4)联系实际,谈一谈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三、延伸拓展
既要锻炼自己的意志,又要注意安全。在生活中怎样做才能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同学之间交流一下这方面的体会。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学习本文后的体会。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精选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认“畔、御、侯”等3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侯、隔”等7个字。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