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作者:杨万里(宋代诗人)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翻译】
小泉无声像珍惜泉水淌着细流,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一年级语文古诗及翻2
画(王维)
【原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翻译】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注释】
1、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2、惊:吃惊,害怕。
【赏析】
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全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村居(高鼎)
【原文】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翻译】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乡间的孩子们放学回来得很早,一个个借着东风愉快地放起了风筝。
【注释】⑴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⑵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⑶散学:放学。
⑷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
⑸东风:春风。
【赏析】《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读了这首诗,读者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所见(袁枚)
【原文】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翻译】牧童骑着黄牛在树林中高声歌唱,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里振荡。忽然听到树上知了的叫声,牧童想去捉住知了,立即停止唱歌,跳下牛背。
【注释】
①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②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③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
④欲:想要。
⑤捕:捉。
⑥鸣:叫。
⑦立:站立。
【赏析】这首诗的第一句平平而起,不着痕迹。第二句调子突然高昂,旋律突然加快,从而形成一个高潮。一二句描写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泼、悠然自得的可爱模样和他的愉快心情,“骑”字直接写出了牧童的姿势,“振”字则间接点出他的心情。通过“骑”和“振”两个动词,把牧童那种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心情和盘托了出来。他几乎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简直不知道世间还有“忧愁”二字。正因为心中欢乐,才不禁引吭高歌,甚至于遏行云,“振林樾”。
一年级语文上册全部古诗含译文解析3
1《骆宾王·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无名氏·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