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师:天空向我们展示了它的宝藏,大地也像我们展示了它的财富。(灯片1出示句子)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个句子。
学生齐读。(板书:“天空”“大地”,相机评价。)
师:能在课文中,把它们找出来吗?来,画下来。请大家结合整篇课文内容想想看,在课文中,这两句话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生:思考作用。生:交流。
老师引导,认识总起句和中心句的区别。(出示灯片二总起句的作用)师:整篇文章也有一个总起句,也把它划出来。生: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开课伊始,老师抛出问题,老师让学生找出“天空向我们展示了它的宝藏,大地也像我们展示了它的财富。”这两个句子,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浏览课文,自主思考、感悟总起句、中心句在文中的作用。课标中提出要“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基本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这为中学语文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
二、通读批注,整体感知
1.师:是的,这个奇妙的世界充满了珍宝,都需要我们去寻找。那么,在文中作者选择了哪些事物展示世界的奇妙呢?
自由的朗读课文,边读边进行批注。
(设计意图:世界如此之大,事物如此之多,通过朗读批注,让学生找出,作者选取了哪些素材表现文章的主旨?让学生感悟作者选取素材的精妙之处,领会选材要为文章的主题服务,让学生习得以后如何在文章中进行选材。在这一环节,老师明确提出边读边批注,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生:读文,思考批注。2.交流汇报。
师:通过阅读、批注,我们找出了作者为表现奇妙世界展现给我们的这些事物,那么,在这些事物之间有没有内在的顺序呢?
生:时间顺序。(“天空”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大地”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
(设计意图:课标中提出“学生的表达要有条理”,在本环节,老师重点关注学生的表达是否有条理,是否完整,并指导学生在交流中掌握完整有序表达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顺势理清描写“天空”、“大地”两部分的写作顺序,自然流畅,水到渠成。)
三、细读“天空”,品悟表达
1.师:看,作者按顺序给我们展示了这么些奇妙的事物,那现在,我们去细细品读描写天空的这一部分,去感受这些事物究竟奇在哪儿?妙在哪儿?
(设计意图:课标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本环节中,教师根据文本特点设计了一个颇有价值的问题,“这些事物究竟奇在哪儿?妙在哪儿?”提出问题后,把阅读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静心思考或小组讨论来自主解决。学生对文本充分研读、思考后,获得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生:交流汇报。
师:相机板书(形状、颜色、变化)
指导美读文本。(通过想画面、老师营造情境)2.锤炼“噼噼啪啪”。(拟声词)
学生读到“当云彩变得又黑又重时,雨点就会噼噼啪啪地落下来。”,老师引导学生关注拟声词“噼噼啪啪”。
师:描写下雨的声音的词还有很多,回忆一下,还有什么呢?生:沙沙沙、哗啦啦、滴滴答答„„
师:把文中的“噼噼啪啪”换成“沙沙沙”可以吗?生:读换过的文字,说理由。
(设计意图:孔子曾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的锤炼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让内容更好的表达,情感更好的抒发,思想更深的阐述。本环节中,对于拟声词“噼噼啪啪”的教学及时将课内知识向课文进行了迁移,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词语积累;通过换一换、比一比的方式,引导学生对于精辟词语,反复地琢磨锤炼,让学生充分感悟到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准确精妙,同时学习遣词造句、准确表达。)
3.继续交流。
4.师小结:在作者眼中,每一片云彩,第一滴水珠,每一抹余晖,每一颗星星,都是那么的奇妙。作者仔细观察,写出了事物缤纷的色彩,奇异的形状,丰富的变化,作者就是这样抓住了事物的(特点)来写。(板书:抓特点)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和作者一样,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
(设计意图:这里老师用诗化的语言,对描写“天空”这部分的文字进行了总结、梳理,对文章的写作方法进行了归纳、小结。我们说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精练、准确,但作为语文教师,我觉得除此之外还应该努力追求让自己的语言具有“文气”,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
5.这么些寻常的事物,在作者笔下却是如此的奇妙,都说问由心生、文如其人,透过文字,我们来揣测作者会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热爱生活)
6.我们再来读描写天空的这部分文字,读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读出你对生活的热爱。自由练读,呆会请同学来展示读。(配乐)
生:练读。
生:每人一段,配乐展示读。师:评价。
(设计意图:“诗化心灵”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是净化美化学生心灵的过程。在教学中,我确立了“以读为主线”的思想。学生口念成诵,感受着清新活泼、充满童趣的文字,想象着美好动人的图景,语言在不知不觉中积累,情感在潜移默化中生成。)
四、自学“大地”,对比运用
1.师:仰望天空,我们感受了世界的奇妙,俯瞰大地,让我们继续来感受世界的奇妙。
灯片出示要求:默读描写大地的段落,想想,在写法上,它和描写天空的段落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请你来读自读要求。生:自学课文,思索批注。2.交流汇报,美读课文。
(设计意图:课标明确提出,
五、六年级的学生,能在阅读中揣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这一环节,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天空”这部分后,再次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悟,学生通过读文发现信息、捕捉信息,在读中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自学,学生自主地习得了知识,增长了技能,获得了情感体验。)
3.师:大家很会读书,有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棒!是的,无论是天空还是大地,作者都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强调色、形、变)恰当的运用修辞手法,让我们感受到世界的奇妙,作者做到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法。这些方法呀,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这是作者眼中的奇妙的世界,世界的奇妙无处不在,你发现的奇妙的事物还有什么?
4.师:你能选择其中的一种事物说一说,像作者一样从事物的颜色、形状、变化来表现出世界的奇妙吗?还可以用上恰当的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