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试分析一下,本诗前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前四句运用了比兴手法,诗句以眼前雎鸠和鸣之景,引发出对淑女难以忘怀的思念和热烈追求。这是“兴”的艺术手法。睢鸠合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这是“比”的艺术手法。
(5)赏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既有对男子求偶不得的心理描写,又有其动作描写,“悠哉悠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辗转发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难以入眠。
(6)采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①便于抒发作者的感情,体现作者感情的逐层加深;
②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③一唱三叹,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美,使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7)、怎样理解孔子对《关雎》的评价: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关睢》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
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所谓“哀而不伤“。
4、脉络分析:
全诗可分为三章:
第一章(前4句)爱慕与喜悦(一见钟情):关雎起兴,萌发爱慕。
第二章(中8句)思念与失望(朝思暮想):淑女难追,辗转反侧。
第三章(后8句)愿望与欢乐(幻想愉悦):采摘荇菜情景起兴,表达美好愿望。?
5、探究艺术手法:
理解前两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与后两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有什么联系?
全诗以滩头水畔的一对雎鸠鸟的叫声写起,然后写出自己的一片情思。“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雎鸠鸟为比,以雎鸠鸟的求偶为兴,来写自己对窈窕淑女的追求,是为了渲染一种情意绵绵、痴心相恋的情调,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强诗歌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这种手法就叫兴,兴即是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得表现手法。
1、背诵全诗(记);
2、翻译全诗(写)。
教学反思
本诗是《诗经》的首篇,运用“比兴”和反复咏叹的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本诗还注重音韵和谐,是训练朗读的好材料。诵读欣赏既要诵读更要欣赏,学生应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得到美的享受,在诵读中形成良好的欣赏品味和高尚的审美情趣。需要注意的是,诵读与欣赏不能割裂开来,两者是交融的。诵读欣赏很讲究诵读,但这种诵读不能停留于一般的朗读,它要求融入感情,要读出诗、文的韵律节奏之美,要读出诗、文中字里行间蕴藏的真挚感情。
全诗写一个青年男子对他所喜欢的女子的不懈追求和爱情幻想。共分四章。首章四句,以雌雄鸠鸟和鸣求偶连类起兴,写青年男子(君子)对“窈窕淑女”一见倾心,被她的娴静漂亮所打动,想和她结成配偶。次章八句,写男子对女子的相思和热恋到了“寤寐求之”的程度。第三章、第四章,写男子以琴瑟、钟鼓追求意中人,仿佛那位窈窕淑女在钟鼓声中与他真的结成了美满姻缘,诗篇反反复复吟唱男子对女子的思恋、追求过程,诗意层层递进,感情奔放炽热,体现了民歌朴实清新的风格特色。
这是一首典型的爱情诗。对于初三的学生来学,他们(她们)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她们)对爱情有着一种渴望了解的心理,同时他们(她们)往往又体现出一种非常害羞的心理。
所以我们面对这首诗绝对不能“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和学生一起探讨这一古老而神圣的话题,尤其是通过这首描写君子对淑女思念得辗转反侧并进而以琴瑟和钟鼓追求的爱情诗。但是在探讨的时候必须要注意,文章不能上得肤浅了,否则就会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基于这点考虑,这堂课一定要上出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中产生正确的爱情观。在解析《关雎》的基础上,通过诗中的“君子”和“淑女”二词过渡到对真正的爱情阐释中。我先让学生回归中国古代社会的爱情故事。学生在搜集讨论的基础上主要搜集到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故事、梁山泊和朱英台的爱情故事……然后我让学生思索是什么让这些爱情能够永恒。然后我进行总结:千年的岁月没有抹去这些爱情的荣耀,空间的转换也没有褪去这些爱情的光环,风雨的历练反而增添了它的厚重与质感。每年的七夕我们都来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虽然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是悲剧性的,然而“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依然昭示后人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梁山泊和朱英台的爱情化为了蝴蝶,穿越时空的隧道依旧飞舞于今天的生活中。所以说真正的爱情应该能够经受住时空的考验。最后学生自然而然将周围同学所做的及自己所想同真正的爱情爱情进行比较,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