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精神是什么?弘扬光荣传统,传承石油精神。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石油精神的内容是什么,希望大家喜欢。
把精神力转化为行动力,把向心力凝聚成发展力,号召百万石油人自觉地成为铁人精神践行者。
党员干部、劳模先进是员工队伍中的灵魂和中坚力量,是优良石油传统的继承者,更是传承者。
传承的接力棒,从老一辈手中传递到年轻一辈的肩上。
伍岳至今记得,当他告诉80岁的爷爷,他被分到大庆油田采油一厂二矿北八采油队5-65井组时,这位老会战双手颤抖着嘱咐他:“那可是个好地方,‘四个一样’的发源地,你可得好好干。”
从入职那天起,“四个一样”如同一把标尺,深深地刻在这个90后“油三代”的心里,使他逐渐成长为第26任井长,管理33口油水井和2座计量间。
锦州石化公司化工一车间安全监督付东,多年来以铁人为标准,坚持严实作风,每天坚持自我反思三问“是不是”:是不是尽全力,是不是正人正己,是不是不计得失。在他的影响下,90后徒弟郭细涛对待工作的态度也在发生转变,从最初的“差不多”到如今的“还差点”,自我要求比规章制度更为严格。
“我师父是全国劳模,我要以他为榜样,不能给他丢人,更不能给宝石花抹黑。”郭细涛指了指头上的安全帽说。
精神的感召力,源于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2015年10月的柴达木盆地,夜间温度降至零下5摄氏度。为打击偷油盗油,青海油田边远油田开发公司党委书记薛全武,与安防队员匍匐在坑洼里一动不动,连续5个晚上,每晚坚持五六个小时。薛全武说,领导干部要想得到基层员工的认可,关键是要做到会管理、能吃苦、俯下身、丢官气,以良好的干部形象取信群众。
青海油田有1.2489万名党员,就有1.2489万名柴达木精神的传承者。他们身上蕴藏的正能量,成为推动青海油田建成千万吨高原油气田的力量源泉。
深冬的塔里木油田,依然是一番夺油上产的火热场景。公司各级领导干部纷纷走出办公室,与基层干部员工一起分析困难与挑战。“自找苦吃”的哈得作业区采油技术部主管王虔,放着30公里外暖和的公寓不住,吃泡面、住板房,盯在井场,带领现场工人采取洗井、电流调频等多项措施,终于让哈得10-1-2井恢复正常生产。
“精神传承,重言辞更重行动。”工服上满是油污的王虔说,“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不是喊出来的,是俯下身子实打实干出来的。”
其身正,不令而行。党员干部、劳模先进的表现,点燃了职工群众参与活动的热情。
安徽销售员工自愿组成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参与扶贫帮困、公益助学、义务献血、植树造林等社会公益活动,以实际行动提升企业外部形象;辽阳石化全员参与“我是中国石油形象”承诺签名活动;管道局全体团员青年共同发出倡议,当好重塑形象生力军。
“外界并不知道石油工人的泪水和汗水,哪怕是在朋友圈里转发一条信息,我也要把石油精神传播出去,尽自己一份微薄力量。”渤海钻探公司钻井工毛竹青说。
靠着一代又一代的传承,石油光荣传统如不灭的火种,集聚着油田发展的力量。越是在生产一线,越是在艰苦的岗位,精神力量就体现得愈加强大。
藏北高原腹地被视为生命禁区。这里空气稀薄、高寒缺氧、气候恶劣。就是在这里,东方物探青海物探处294队,以艰苦奋斗的精神,丈量着脚下每一寸土地;以绿色勘探理念,保护着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以奉献精神践行社会责任,多次组织义务医疗巡诊,赢得了当地牧民好评。
精神在血脉中传承,百万石油人自觉地成为铁人精神践行者,以共同筑起的精神高度成就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厚度。
传承不丢根,精神永远不会过时,要坚持石油精神内核,不断拓展精神外延。
创新不守旧,要坚持与时俱进,不能盲目传承,赋予老传统新的时代内涵。
“老一辈石油人扛的是设备、是钻机,当代石油人扛的是压力、是责任。面对未来发展,更需要用这种精神扛竞争、扛挑战。传承是一个长期课题。”《铁人传》作者孙宝范说。
在当前复杂形势下,面对勘探开发对象日益复杂、工程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油田保持产量稳定困难、天然气业务发展环境复杂、安全环保要求更严更高、盈利空间不断缩小等诸多问题带来的严峻挑战,中国石油赋予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等石油传统时代内涵,以严实精神深入分析面对的各种挑战和困难,以不畏困难、坚忍不拔、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打响“双保”攻坚战。
精神永远不会过时,传统永远不会被抛弃。新时期的石油人没有忘记过去,而是站在时代的急流险滩,继往开来、勇往直前。
西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化工生产基地,近年来化工商品量成倍增加,导致铁路车源严重不足。面对客观市场环境和极端气候的考验,西北化工销售公司在继承石油精神的基础上,形成了“保运促销四种精神”,坚持关口前移,提前落实运输方案和车辆,提前布局目标市场、优化销售流向,有力保障了中国石油西部石化企业化工产品销路畅通。
精神的伟大,在于其顽强的生命力,可以适应环境与时代的变化,精神内核不变,精神外延在不断变化。
在吉林石化公司干部员工眼里,爱岗敬业和精心操作就是新时代“麻袋毛”精神的具体体现。他们优化生产工艺,提高装置运行平稳率,使公司648项经济技术指标创出历史最高水平。环氧乙烷装置员工提出并实施36条优化措施,使乙烯和氧气单耗在全国同等规模行业中处于最高水平。
“今天,点点滴滴求节约的‘麻袋毛’精神,经过几十年的传承和升华,成为吉林石化公司开源节流的强劲引擎,渗透到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并不断扩展外延,赋予新的内涵,成为干部员工千方百计为企业增创效益的共同价值追求与行为取向。”吉林石化公司企业文化处负责人说。
新观念、新形态,只有与时代同步、与实践同行,石油精神和优良传统才能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有些老传统不能盲目传承,需要与时俱进做出改变。大庆油田采油一厂中四采油队曾发生“血染镐把战严冬”的故事,但党支部书记李雪莹表示:“现在并不鼓励队里员工那样干,更希望员工参与到精细管理和技术创新中,心思放在怎么让队里产量更平稳,怎么让大家劳动强度更低,怎么让生产效率更高。”队里的技术带头人方萍说,她的目标就是通过技术革新,不让大家再“血染镐把”,而是让这“镐把”轻起来。
新疆销售公司创业初期在运力不足的情况下,用人力将200公斤油桶由炼厂推到加油站,再用手摇泵将油品加入油箱,形成了新疆销售特有的“滚桶精神”。“现在肯定不能用滚桶的方式配送油品。这既不符合安全管理规定,也不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劳动效率太低。这种低效劳动对企业发展并无太大实际意义。”新疆销售一位管理层干部说。
如今,“滚桶”不在,精神依旧。新疆销售大胆尝试管理创新,细化量效标准,充分调动每名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的创新思维、服务意识“滚动”起来,为企业实现质量效益发展带来实效。
站在新起点,中国石油将结合企业实际和时代特征,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发扬光大,传承“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等石油传统,以开放式眼光对标国际先进,持续创新实践,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为全面建成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做出新贡献。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凝聚了几代石油人的共同价值观,始终屹立于时代精神高地,是新时期石油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石。
传承石油精神,必先讲好石油故事,用生动故事唤醒石油人的传统意识。
刚下班的长庆油田采油一厂女工陈吴真,本可以顺道去延安市里为在抢修岗位上工作的丈夫买条保暖裤,可她坚持绕道回家换下红工服后再去商场。“人家一看工服就知道你是石油的,买东西砍不下来价不说,还常常被挤兑几句难听话,听着心里真不好受。”
众所周知的原因让“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笼罩上阴影。站在改革发展的历史转折点,面对严峻市场挑战和外界各种质疑与非议,石油人应该怎样树立重塑形象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