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地的疫情有所反复,需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疫情防控层层加码整改措施,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疫情防控层层加码整改措施1
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提高防控措施的科学性、精准性、针对性,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我省对疫情防控措施进行了调整优化,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主动配合登记报告
所有入晋返晋人员可提前通过客户端小程序、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和山西省疾控中心官方网站等渠道,查询全国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和有疫情发生地动态变化情况。来自于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直辖市的街道、乡镇)或有疫情发生县(直辖市的街道、乡镇)的入晋返晋人员应提前主动向目的地所在社区(村)、单位或入住酒店进行报备,并配合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二、主动配合落实防疫措施
1.所有入晋返晋人员抵晋时须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主动配合落实测温验码、第一落点核酸检测、点对点转运、隔离医学观察等疫情防控措施。
2.对7天内有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直辖市的街道、乡镇)旅居史的入晋返晋人员,要继续严格落实“落地核酸+点对点转运+精准赋码+隔离管控”的全链条闭环管理措施,实施“7+7+5”管控措施,即赋红码,进行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分别于第1、3、7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隔离期满且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转绿码,继续做好7天居家健康监测,并于第10、14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同时,排查时间从当地调整风险等级之日起回溯7天。
3.对7天内有病例报告但尚未调整风险等级县(直辖市的街道、乡镇)旅居史的入晋返晋人员,要在第一落点进行核酸检测采样,点对点转运后纳入社区管理,赋黄码,实施7天居家(健康驿站)健康监测,分别于第1、3、7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同时,排查时间从当地报告病例之日起回溯7天。
4.对其他低风险地区入晋返晋人员,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有序流动。抵晋后,按照“即采即走即追”在第一落点进行核酸采样,并在3天内完成2次核酸检测(2次检测时间要间隔24小时以上)。
5.对第一入境点隔离期满返晋人员,抵晋后,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自行抵达目的地,实施7天居家(健康驿站)健康监测,分别于第1、3、7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6.对治愈出院的新冠感染者,实施7天居家(健康驿站)健康监测,分别于第1、3、7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三、做好高校返乡学生疫情防控
各地要按照“一校一策”“一人一策”原则,做好高等学校、中职学校返乡学生疫情防控服务工作。对有疫情的地区,高等学校、中职学校校内如果没有疫情,在学校实施7天以上封闭管理结束后,学生可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所在高等学校、中职学校开具的相关证明离校返乡,从学校到目的地实施“点对点”闭环方式返乡回家。各地对满足以上条件的学生,不再实施集中隔离,到家后纳入社区管理,实施7天居家健康监测,分别于第1、3、7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暑假期间,对高等学校、中职学校返乡学生确需隔离的,免除学生集中隔离费用。
四、做好入晋车辆保通保畅
各地要全部取消省内普通公路在市、县(市、区)界设置的防疫检查点,全面恢复车辆通行。对货运车辆,各防疫检查站点仍继续按照“不赋码”等制度和办法做好保通保畅。对客运车辆,所有防疫检查站点不得以司乘人员健康码为红色或黄色为由劝返,按要求分类落实管控措施。对省内通行的客车,高速公路收费站防疫检查点根据所在高速公路收费站提供的车辆通行信息(车牌号码、入口收费站名称、时间等),直接放行。对省外入晋返晋的客车,司乘人员扫“入晋检疫信息登记码”后,分类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五、配合做好居家健康监测
入晋返晋人员落实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要做到“两做好、四不得、一及时”。“两做好”即每天做好健康监测,按要求进行核酸检测,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口罩;“四不得”即不得参加聚集性活动,不得前往人群聚集场所,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得前往密闭、半密闭场所;“一及时”即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身体不适症状时,应立即向社区报告,及时到发热门诊或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居家健康监测期间,如有离晋需求,可凭机(车)票,允许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离晋。
本次措施调整于2022年6月10日起执行,各地要严格执行“九不准”要求和省级统一政策,科学精准落实疫情防控举措,严禁层层加码、过度防疫,努力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
疫情防控层层加码整改措施2
__局按照督查问题整改报送要求,认真进行了问题整改和总结,现将我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整改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严防严控群体性聚餐。督促各乡镇严格监管聚餐聚会活动,并每日向食安办上报各乡镇取消群体性聚餐数据,截至x月x日,共收到各乡镇上报取消群体性聚餐__起;组织县内大型餐厅负责人(法人)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安排会,并通过实地走访的形式,要求各酒店、餐厅、农家乐要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不得承办任何聚餐聚集活动。
(二)加强经营主体疫情防控督查。x月份以来,雷波县市场监管局严格开展市场经营主体疫情防控工作检查和督导。共检查农贸市场、商场超市、冻品店、食品经营店、餐饮店、酒店、药店等经营户425家次,对未进行消毒、体温检测和未正确佩戴口罩的经营户责令其整改并要求规范进货台账。
(三)严格监管城区药店售药情况。选取城区10家药店监测其出售退热、止咳药品实名制登记情况,并将每家药店退烧药、止咳药、抗病毒药、抗生素药四类药品销售情况做好台账记录,实行药品销售监测周报制度。
(四)健全冷链物流监管体系,加强冷链物流监管。加强入县关口冷链物流疫情防控。市场监管局会同农业农村局,交通运输局等冷链物流专班成员单位在__、__、__、沙__四处入县交通要道设置冷链物流检查卡点,并根据冷链疫情防控要求做好冷链物流相关台账登记,严格排查冷链车辆、冷链食品,检查冷链食品“两证明一报告一信息”是否齐全,截止x月x日共检查冷链车辆85辆次,无进口冷链食品运输车辆进入我县;设立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逐步建立健全集中监管仓运行管理制度。
(五)推行冷库库长责任制,进一步强化冷库管理。排查全县冷库32家,并分类做好相关台账;推行冷库库长责任制度,落实冷库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和企业责任,目前城区范围内挂冷库制度公示牌10家。督查指导冷链物流相关企业入驻“川冷链”平台,并按要求规范录入销售数据,目前入驻平台企业162家。
(六)排查摸底进口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运输车辆。对全县使用进口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货物的生产经营主体信息和货物底数情况,进行全面排查摸底。目前,全县无一家进口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货物的生产经营商家。
(七)严格落实重点场所、重点人员的核酸检测。截至x月x日,上报疫情防控指挥部配合疾控中心做核酸检测一共431份,其中冷冻水产品及肉类生产、经营场所从业人员203份;外卖骑手从业人员14份;农贸市场、肉类生产场所环境(冷冻产品,肉类、包装表面、设备、污水等)216份。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信息化程不高。经营户文化程度不高,对于信息化手段使用度不高,部分经营者甚至不会使用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导致“川冷链”平台、天府健康通的普及存在一定的阻力。
(二)安全意识、疫情防控意识不够。部分经营户对于疫情防控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防控意识薄弱,部分安全隐患难以及时发现整改。在督导排查过程中一些超市、商场、农贸市场、餐馆等公共场所未提醒进入场所人员正确规范佩戴口罩、未严格执行体温监测制度和消杀记录等相关记录不完善、进出人员管控力度不够和无防疫标识等防控措施。
(三)人员队伍不足。食药安全、冷链物流涉及环节多,场所广,人员数量多,督查监管任务日趋繁重、有限的人力资源难以完成量大面广的监管督查任务。
(四)部门协调配合不够,开展联合整治力度不够。作为冷链物流专班牵头单位,联合专班成员单位开展专项整治力度不够;冷链食品疫情防控运行机制不完善,冷链物流疫情防控,相比“人防”而言,工作难度更大、要求更高。
三、整改措施
(一)持续筑牢冷链食品防疫防线,强化监督检查力度,对疫情防控措施,相关文件精神进行层层学习传达,推进“川冷链”平台、天府健康通等平台的宣传力度,通过电话、微信、实地指导的形式加强冷链物流企业“川冷链”平台的规范使用。强化防疫氛围,保证食品安全、疫情防控可追溯力度。
(二)持续发力、强化监管。对标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按照责任清单,加强问题整改,确保工作成效有提升。加强春节期间监管力度,对餐饮、农贸市场、超市、商场等公共场所每天安排相关股室所进行检查督查,要求经营户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从业人员须持有有效健康证明,并佩戴口罩上岗;每天两次以上对营业场所及电梯等设备进行消毒并做好消毒台账;进入经营场所人员须佩戴口罩、进行体温检测并做好记录;各营业场所须注册并粘贴防疫场所码。
(三)突出责任、强化督导。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压紧压实各环节的责任和责任人,同时,进一步加强工作检查力度,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责任股室和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确保全局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印发《__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春节期间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的通告》(__发〔2021〕7号),督促各市场主体做好春节期间疫情防控措施和安全生产工作;印发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单1000份,张贴、发放给广大商户、餐饮企业和超市等,强化经营户和消费者疫情防控意识。
(五)健全冷链物流疫情防控体系。推行冷库库长责任制度,落实冷库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和企业责任,对全县冷库企业进一步加强监管。在冷链食品微信群要求各经营户上报每日进出货数据,加强冷链食品动态监管。推动__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的运行,完善进出仓管理制度,对进口冷链食品切实落实进仓报备、信息登记、出仓证明等相关手续,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对进口冷链食品进行监管;冷链物流卡点严格排查冷链物流运输车辆,仔细检查相关证明、报告和追溯信息,并详细做好冷链物流车辆信息台账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