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答应学生经过一定的过程,随着知识与技能的不断积累而逐步达到“标准”。每个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任何进步,都是学生的一种发展,应予以承认。不能再搞“一刀切”。对学生发展或提高过程的关注,就是对内容标准的重视。
其次,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超越。内容标准绝不是限制学生发展的锁链,而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催化剂。
五、论述题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如何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答: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三)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六、案例
阅读下面案例,请你从自我反思的角度谈谈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一节《可能性》教研课中,有一个老师让学生体验“哪种物体的数量多、摸到的可能性大,数量少摸到的可能性小”的实践活动中,其中第四小组摸到红球的次数和摸到白球的次数一样多,并且比摸到黄球的次数还多2次。
答:预设”和“生成”这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融入到了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虽然很多教师总觉得它们是一对矛盾体,犹如一副跷跷板:主观预设多了,动态生成就少了;动态生成的多了,主观预设的就没用了。而我则认为:学生自发生成的活动与教师的预设活动是不可分割的,两者是相互交融,有效渗透的。“生成”需要“预设”来引导,“预设”是“生成”的前提条件,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好的课堂效果也只有在师生的互动中才能生成。
一、选择题(1-10单项选择,11-15多项选择)
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的过程。
A、交往互动B、共同发展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A、教教材B、用教材教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B、过程与方法C、解决问题
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5、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C)
A、成绩B、目的C、过程
6、“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A)次。
A、一B、二C、三D、四
7、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C)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C)。
A组织者合作者B组织者引导者C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A)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B、主动和被动的生动活泼的
C、生动活泼的被动的富于个性
10、推理一般包括(C)。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