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B、B C、C D、D
解析
本题考查图形推理能力。由观察可知,图形之间的规律为:内外图形一致,且有一条共边。A项中,内外图形均是梯形,且有一条共边,满足题干中的规律。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材料一:
杨老师带班不久就遇到一件麻烦事。午餐时,强强被小斌打了,杨老师立刻打电话通知双方家长。没想到双方家长来后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错,吵得不可开交,最后竟然动起手来……幼儿冲突的问题并没得到解决。类似这样的事杨老师又遇到过几次,很是头疼。
为有效处理幼儿冲突问题,杨老师主动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还查阅了许多幼儿心理发展方面的书籍,咨询幼儿教育专家,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知识,探寻幼儿冲突行为的诱因,寻求破解良策。经过长期理论和实践的积淀。杨老师逐渐成为处理幼儿冲突方面的专家,并出版了《杨老师教你应对幼儿冲突50招》。
为妥善处理孩子们之间的冲突,杨老师定期在幼儿园为家长做专题讲座。还经常与家长沟通幼儿的情况,其所在幼儿园孩子之间冲突逐渐减少,家长之间因孩子冲突而产生的矛盾也逐渐消失了。
30.分析题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的角度。评价杨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正确答案是:
材料中杨老师的行为符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首先,杨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中的合作者。材料中,为妥善处理孩子之间的冲突,杨老师定期在幼儿园为家长做专题讲座,还经常与家长沟通幼儿的情况,说明杨老师能够加强和家长的联系及合作,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体现了合作者的角色。
其次,杨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教师应成为研究者、学习者、创造者。材料中,为了有效处理幼儿冲突问题,杨老师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查阅专业书籍,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知识。体现了学习者的角色。
最后,杨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中的支持者、引导者。材料中,在看到幼儿之间不断发生冲突之后,杨老师在不断的学习、探寻与实践之后,通过有效的帮助与引导,最终孩子们之间的冲突逐渐减少。体现了支持者、引导者的角色。
综上所述,我们应当遵循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科学地定位教师角色,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材料二:
一天,刘老师组织区域活动时,小朋友们发现建构区新添了不少积木,十多个小朋友都涌进了建构区,兴高采烈地搭起了积木。
“喂,你踩到我的积木了。”超超说。
“干嘛呀?你别挤我。”静静说。
这时,有的孩子开始争抢自已喜欢的积木,甚至扭打在一起。见此情景,刘老师立刻给予制止。
刘老师问:“你们觉得这么多人挤在一起,好玩吗?”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不好玩!”“太挤了,都撞疼我了。”
......
刘老师接着说:“那我们得想个办法呀!”
超超说“得互相谦让,就让我先玩会儿吧。”
“我也要先玩。”静静着急地说。
刘老师说:“互相谦让是别人先让自己,还是自己先让别人呀?”孩子们互相看看不吱声。
静静说:“好吧,我先去美工区,下午再来玩。”
刘老师马上说:“看,静静先让别人玩了,下午我们让静静先玩。”
这时,超超和几个小朋友也陆续去了别的游戏区。现在建构区还剩下9个小朋友,刘老师感觉还是多了,但没再吱声,她想让小朋友自己感受后再解决问题。
果然,没玩多久就有小朋友提出还是太挤了。“那么多少人一起玩合适呢?”刘老师继续引导孩子们,于是大家商定一个一个往外减人,直到感到合适为止。最后,大家一致认为五六个小朋友玩比较合适。
下班以后,别的老师都回家了,刘老师还在办公室回看在建构区拍摄的活动视频,分析幼儿在活动中的游戏行为与表现,并形成了观察报告。
31.分析题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刘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正确答案是:
材料中刘老师的行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刘老师的行为体现了教书育人。教书育人要求教师做到遵循教育规律,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材料中,刘老师在处理建构区拥挤的问题时没有直接要求儿童退出,而是引导儿童自己得出解决方法,并且在过程中培养了谦让的品德,这体现刘老师做到了教书育人。
其次,刘老师的行为体现了爱岗敬业。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做到乐于奉献,对工作认真负责。材料中,刘老师下班之后还在回看拍摄的活动视频,分析幼儿表现并形成调查报告,这种认真负责的行为体现了刘老师做到了爱岗敬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