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题目留3秒左右即可,难度较高的题目候答时间可稍长。
3.要先提问后点名。
先提问,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而不是一个旁观者。
4.如果学生不能顺利作答,教师可以干预,以不同的方式鼓励学生作答。
例如核查问题,学生问答问题卡壳了,教师应该检查学生对问题是否明白,是否理解了题意。
又如提示探询,教师向学生提示问题的重点或答案的结构、解答的思路和方向等。
5.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要及时给予积极性评价。
评价是提问的最后阶段,也是必不可少的阶段。
无论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教师都应以不同的语言或行为方式以及评价。
而完整的评价步骤包括:
评论。
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评论。
追问。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展开追问。
更正。
教师对学生回答中的错误答案进行更正。
重复。
教师重复学生的重要答案。
重述。
教师变换不同词语重述学生的答案。
查核。
教师查核其他同学是否理解或赞同该回答。
延伸。
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联系其他内容,引导学生回答另一问题。
扩展。
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引入新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思考更深的问题。
四、教学评价的设计科学化
科学的教学评价能客观、准确地给予教师反馈,让教师更合理的调整教学状态,提高教学有效性。
教学评价设计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针对定量评价,例如考试、测验,教师应该制定科学、可操作的评价指标,确保测试能客观、全面、有效地收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信息。
第二,教学评价需要有科学的评价体系。
这要求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从学业质量标准和内容要求出发,设定不同学段的评价目标,关注评价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第三,评价的导向应该是积极正面的。
当然,这不意味着毫无原则地肯定学生的表现,而是指教师的评价取向应该是积极的,要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
五、教学评价的结果可利用化
正如前面提到的,教学评价的结果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因此评价结果的呈现和利用应该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具体而言,教师应该更多地了解学生的进步情况,发现学生的不足、具备的能力和潜能。
如何有效地利用教学评价的结果?这要求教师不仅对全班学生在学科核心素养上的发展水平有整体把握,还需要根据学生个体的发展水平和特征进行个性化、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长期、具体、可行的指导和改进建议。
此外,对评价结果进行科学的解释能提高评价结果的可利用性。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收集、整理、分析反映了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数据,比如Z分数的计算、差异性检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