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易:改变
(10)A连词,因为/介词,因为B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连词,表承接关系D助词,表判断
(11)“皆封侯”错,文中并没有“皆封侯”的意思,并且文本重点论述的就是不封侯,应翻译为“诸位皇子和功臣可以用国家的赋税分别重赏他们”
(12)
①时,时运;之,用于主谓之间,不译;为,作为,引申为左右;也,表判断;能,能够;而已,罢了。
②自,从;以,用;至,以至于;刑,刑罚;措,放置;然,表转折,但是;已,终止;祸,祸患。
(13)D项“苏东坡指出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各有优劣”的说法不正确,根据原文,苏东坡在文中明确表达了“故吾以为李斯、始皇之言,柳宗元之论,当为万世法也。
”的观点,也就是说他认为分封制是有弊端的,文中并未论述分封制和郡县制各自的优劣。
(14)文中作者论述的是分封制的弊端,作者在第三段的判断从上下文都能找到依据。
3.
(15)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根据对诗歌整体内容的理解和感知,抓住重点词语“万井”分析,“井”字在古汉语中指的是市井,村落,这里指山城住户,万井就是千家万户。
诗人登高远眺,看见的应该是千家万户的场景,而不是万亩良田,井然有序。
而且巴峡地形以丘陵、山地居多,很难有万亩良田出现。
A选项中,通过文字“际晓”可以看出是“旭日东升”,通过“众鸡鸣”可以看出众鸡鸣唱,通过“晴江一女浣”一句可以看出是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选项中,通过“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两句中,乡民在舟中行商,桥很高,所以人在桥上行走,像在树颠上一样。
D选项中,结合诗句“馀春”看出来季节是在“暮春”,通过“忆帝京”、“稍解别离情”可以得出诗人借山水之趣来宽解离愁别绪。
(16)此联是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莺声渲染凄凉氛围,表现作者的思乡之情,B项也是通过雁声的凄惨、归家路途遥远来渲染作者离家在外的思乡之情和旅途中的孤独,手法相同。
(17)《晓行巴峡》描写了巴峡周围的景色和风土人情。
“清江”“浣衣的少女”“鸡鸣”“江面上舟船”“江岸远山”“山桥”等,这些美丽的景象。
因为身在异乡,难免有思乡之愁。
尤其是听到人们说着异乡方言,莺啼还是故乡声音的时候。
幸得山水有许多的意趣,才能稍稍缓解他的离别之情。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用“猿鸣”,猿声凄异其哀转之声,正好与人临于险境时之不安心声相撞击,产生惊惧之情,从而倍感凄楚,深味行路之难。
“泪沾裳”,从而产生“怀士”之心,后悔何为而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涉险至此。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选用“玉露”“枫树林”等景物,“玉露”即白露,秋天,草木摇落,一片萧条。
“巫山巫峡”,诗人所在。
用“凋伤”、“萧森”给意境笼罩着败落景象,气氛阴沉,定下全诗感情基调。
(18)理解性默写依然是考查重点,不仅要熟记相应的名句名篇,还要在理解语境的基础上准确运用,能力要求很强。
4.
(19)C项的“盘算”本义为“心里算计或筹划”,原文“盘算”是指鄂温克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在装扮屋子,筹谋着未来的生活,题目中解释为“精打细算”,在词义侧重点和感情色彩上有出入。
A项的“恬然”是指玛丽亚·索的生活状态,根据前文“她或许就是根河的化身,充满了母性的慈祥”,可以判断“自然放松、沉静从容”的解释是符合文意的。
B项的“袒露”在文中用来形容河流在草原上默默流淌,毫无遮盖、毫无保留;所以“毫不遮掩、毫无保留地展现”的解释是符合文意的。
D项的“曼妙”本就用于形容舞姿的优美,所以“舞姿轻盈而美丽”的解释是符合文意的。
(20)D项的内容主要出现在第10段——原文说“她们的裙子仍然长长的,跟老去的玛丽亚•索一样,但却是城市里流行的花色”,她们的裙子并不是城市里流行的裙子,只是流行的花色。
表达不准确。
A项的内容主要出现在第3段——“他们与驯鹿为伴,生活起居、狩猎劳动,都离不开看上去‘四不像’的驯鹿”,所以A项是正确的。
B项的内容主要出现在第4段——“皱巴巴的手……母亲气息……母性的慈祥”,所以“生动地表现了她历经的沧桑与母性的慈祥”这些说法是正确的。
C项的内容主要出现在第6段,排比与拟人的修辞很容易判断出来。
(21)此题从文中提炼概括就行,文中第二段写了根河的两个特点,据此可以概括出根河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