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讲课教师都密切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
把真实的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发展。
谢士芹老师教授的《随时伸出我的手》,课前,老师布置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走向生活。
课中,学生“寻找身边爱的故事”。
课后,老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坚持做好事,并且每做一件好事就存入储蓄罐,进行爱心储蓄。
李利老师教授的《圆明园的诉说》,课前,老师也布置学生搜集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老师也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了解圆明园的兴亡。
活动是品德课的灵魂,讲课教师都充分挖掘活动资源,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活动。
谢老师精心设计了四个活动:走近残疾女孩古红柳——寻找身边爱的故事——传递爱心——制作爱心卡片。
Xx老师教授的《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中,以篇章的形式巧妙的设计活动,引领学生去体验,去探究。
学生充分地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各位教研员的精彩评课更是让我受益匪浅。
他们的评课既有理论,又能结合讲课教师的实际情况。
“如果我来教……”这句话评课教师说得最多,他们真正做到了尊重讲课教师,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了学生学习的效度。
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也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读书,写作是教研员成长的阶梯
市教研室的徐老师给我们教研员的成长指明了方向:读书,写作。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的成长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句句话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徐老师同时告诉我们所读书籍的种类和阅读时的方法,谆谆教导我们用心读书。
写作更是提升自己好的方法。
工作中的困惑和难处,工作中的点滴收获和真实体会,教育现象等等都可以写下来,用我们的笔记录着教育中的真实生活。
阅读与写作就如同蜜蜂采百花而后酿蜜一样。
没有见多识广、博采众长的“厚积”,就不可能有教研员的“薄发”或“多发”。
教研培训心得体会及感悟7
一、更新观念
通过培训,使我了解了教研员的发展历程,了解了教研员的职业尴尬,更明白了教研员的职业价值与职业追求。
使我对教研员这个角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教研员不只是听课、评课、检查常规教学工作这么简单,而应是老师的老师,是立于天地之间的精灵,定位于研究、指导、服务、合作、引领、开发等,是专业的引领者,指导者的角色。
在教学过程中和教师们一起研究,探讨存在的具体问题,看到教师们看不到的,想到教师想不到的,有着榜样作用。
二、提高理论水平
教研员是学校教研工作的引领者和指导者,是老师的老师,要想真正成为老师的老师就要学无止境。
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和研究能力,这样教学研究才能深入,教学质量才能保障,教学成果才能丰硕。
专家们的精彩讲座给了我一次次心灵的撞击。
聆听了有着资深经验的教研员和一线骨干校长的讲座,使我了解到一线的学校和老师需要什么样的教研员,使我认识到想成为优秀的教研员,就必须重视学习,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不断提高研究能力,不断提升人格魅力;要有底气、秀气、灵气、正气、大气,只有这样,才能成为课程专家,教学专家,评价专家。
才能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三、提升教学实践能力
有培训就有学习,有学习就会有收获,构建有效教研,才能提升教学质量。
我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找准切入点,开展教研活动从五个环节来进行:明确教研活动目标;找准教研活动的切入点;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精心设计教研活动内容,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让教师带着问题,困惑来明明白白的回去。
在每次的教研活动后,要认真反思,教研员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完成每次的教研活动,既要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研员,更要做一个求真务实的教研员。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的目标明确了,理念更新了。
今后,我将好好反思,不断总结,不断实践,运用本次所学知识引领和指导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