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更要全方位地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供更多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处在发展阶段,学生之间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差异,教师既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又要注意学生的练习时间和练习的强度,避免学生训练强度过大而出现不良反应。
例如,在进行速度练习时,教师结合学生的年龄、运动水平来安排一些短跑运动,提高学生短跑速度的教学目标;在锻炼学生的柔韧性时,安排一些体操活动,使学生身体的每个部位都能得到有效锻炼,这样不仅能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当前时期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构建体育教学模式,通过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标准2023解读篇5
听了王老师关于新课标的解读,特别是新课标下第一学段有效阅读教学策略分析,使我在迷茫中找到了方向,能更好的指导我的教学,有效合理的使用教材,开发教材,更加透彻的了解低段孩子的特点,使课堂变得轻松高效。
我收获了很多很多。
汉语文学习,识字是基础。
没有足够数量的识字基础,很难开展有效的阅读活动。
因此,第一学段的阅读,必然要基于充分扎实识字的基础上。
于识字而言,阅读的文章是识字的载体,其表情达义居于相对次要的位置。
因此,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策略应该体现以下特点。
(一)基于识字写字的阅读教学
识字原本是为阅读服务的,但是在起始阶段,学生识字量不够的情况下恰好相反,阅读要为识字服务。
听读识字,在朗读中识记生字。
低年级学生朗读课文要做到字字过目。
识字是第一学段教学的重点,课文更多时候是识字的情境。
阅读是以朗读感受为主要形式伴随着识字进行的。
课程标准中指出,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因此在教学中,朗读课文的要求应尽可能低些,以听入手,以带读、跟读和指读为主,重在培养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字字过目,出声朗读,边读边有意识的记忆生字。
听读、带读、跟读都强调老师的示范作用。
对于识字不多的孩子来说,如果直接读文,很难把句子读通顺,既起不到读懂文章的目的,更容易导致顿读和唱读。
所以,学习开始由老师示范朗读是必要而且是必须的。
通过老师的示范帮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理解故事内容,初步感受文章情趣。
同时,这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感也有着重要作用。
听读过程中,学生宜同时轻声跟随并指读课文,在听读的过程中进行识字。
第一学段选文浅显易懂,主要是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识字环境,使学生不孤立、枯燥地学习单个汉字。
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多带领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认识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当然,作为检验并形成独立识字能力,还应该进行单个字的认读练习,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
(二)以教读、感受为主的阅读教学
第一学段应该以读为主展开阅读教学。
前面已经提到教读要注意范读、带读、跟读,在这里还是要强调这样几方面:首先要读准确,准确不只是把音读准,关键是逻辑重音,要把句子读通顺。
其次是先有感受再有感情朗读,没有感受就谈不上感情,必然导致矫情造作的读。
对不同的课文内容,应注意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
较难理解的课文,采用教师带读,学生跟读;教师范读,学生仿读的形式。
以对话为主的课文,采用分角色朗读。
描写景物的课文,采用轻声地自主欣赏性读和全班自主朗读后集体交流的形式读。
情节生动的课文,采用表演的形式。
为了激发兴趣,可将竞赛、游戏等贯穿读的始终。
以读为主,并不是不理解,而是要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