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版课程标准表述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突出了语言文字的重要性。强调通过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发展思维,提高审美,积淀文化底蕴,可见语文课程在培育时代新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凸显了它的奠基作用。课程理念统领课程目标设计需要关注:从课程目标来看,强调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从课程结构来看,注重课程的节段性与发展性;从课程内容来看,就是突出时代性和典范性;从课程实施来看,主要突出的是情境性和实践性;从课程评价来看,主要是倡导的是过程性和整体性。
二、关于培养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当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1)从文化自信来看,强调了学生对中华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热爱中华文化,加强课程内容整合,学习凸显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达到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自信心。
(2)从语言运用来看,我们要强调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语文课程应要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积累丰富语言,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形成良好的语感,有效沟通交流,发展思维能力,让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3)从思维能力方面来看,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崇尚求真创新的精神和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保持好奇心、求知欲、积极思考、敢于探索创新的态度。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要具有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注重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学科间的沟通,书本与实践活动需紧密结合,教师细心耐心的教导引领,提高教学质量。
(4)从审美创造来看,要涵养学生的高雅情趣。让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其作品,在体验语言文字及其作品的过程当中能够获得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关于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
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关键要素:语文情境、学习主题、典型的实践活动。随着构建、探索语文学习任务群,将会带动教与学的方式进行改革。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关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注核心素养的形成,关注不同学段学习任务群内容的设定,增强学科间的互通互学,进行资源的整合,追求“少而精”“实而活”。
四、关于自主阅读、探究
从课程实施来看,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不断深化自主合作探究。强调了“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这一部分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在喜欢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能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借助插图阅读。并在阅读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乐于交流,介绍自己读过的书。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五、关于学业质量与教学评一致性
按照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这样一些方面来呈现出学业质量。根据语文实践活动来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实用性强。同时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过程性评价主要理解“评什么”、“怎么评”和“如何用”。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评价。提示通过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来促进我们的评价。
通过这次学习,加深了对新课标的理解。为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文以载道薪火相传。今后将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让语文课堂呈现精彩与活力。心中有课标,前方有道路!
学习新版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精选篇5
学习新课标和区里进行新课标培训,使我的教育观念又一次得到了转变,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们必须改变我们原有的教育方式,让学生的性格得到发展,从分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潜能,让学生学得轻松,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我将这次新课程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一、语文教学坚持“以生为本”
新版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教师课堂上的所有教学都应坚持以生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孩子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时还应顺应孩子的天性,爱护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孩子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尊重孩子的创造,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同时要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坚持以生为本。
反观自己的课堂,我认识到自己的生本意识还有待加强,有时对于教学的预设过多,导致对学生的牵引教多。再看昨天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时都十分关注学生,课堂上所有的一切都源于学生,把时间充分的交给孩子们自己去读、去学习、去感悟,这样的教学,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才是真正有实效的。
二、语文教学加强“阅读积累”
新版课程标准提出要坚持文化传承,加强阅读积累。“附录”中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略有调整,整体数量增多了15篇,课外阅读着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渗透,增加了革命烈士诗抄,红岩等,宣扬革命传统的书目。
新课标还提倡让孩子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教师应增强阅读方法的指导,重在教给学生方法,教师还应关注学生性格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对作者感情的体会,发展学生性格。“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的确,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多读多悟中掌握课文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情感体验感受远比“填鸭”学得更有价值,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三、语文教学增强“实践创新”
新版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语文课程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教师应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多中途径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并且在大量的实践和运用中体会感悟语言文字的规律。
语文课程还应鼓励学生多创新,让学生能进行探究、创造性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展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养成大胆质疑、独立思考的习惯。
总之,在新的课程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让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走出新的一条道路!
学习新版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精选篇6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选自儒家经典《礼记·大学》,这告诉我们,人不能一直在原地徘徊,不思进取,应该勤于自省,常常更新自己的知识库。《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是课程教材不断自我完善革新、与时俱进以及适应新时代教育要求的典范。
正如课标前言所说,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网络媒体迅速普及”信息流动速度加快,人们的生活学习方式不断改变,儿童青少年成长环境面临新变化,人才培养面临新挑战,这些都对义务教育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接下来,我将从“破旧”“立新”两方面论证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与期待。
一、破除旧有语文教学模式的弊端
1、坚决反对“唯成绩论”“以成绩定终身”,坚持评价的全面性
语文课程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个方面,过程性评价贯彻语文学习的全过程。长期以来,老师和家长对学生的评价绝大多数是根据成绩判定的。成绩的好坏似乎是判定品格的唯一标准,时至今日,这种观念仍然根深蒂固,我认为这与学业评价的片面性有极大关系。新课标提出的“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导向作用”的理念有很大的进步意义。同时,“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以及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对于教师教学也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学生的品行与智力发展不只是试卷反映的那么单一,它还受家庭环境、个人理想目标和学校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和熏陶。例如:哈佛在招生前都会对学生进行新生家访,这不仅是对学生素质的考核还有对其成长环境的评估,对于那些不顾一切让孩子远离伤害与失败的家庭,招生时有很大可能性是不会录取这样的学生。纵使学生有丰富的学识,但在此环境下没有一颗独立自主、顽强的心,对于社会未来的发展以及孩子自身的成长是毫无益处的。
2、反对题海战术,过压学习,贯彻双减政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的到来,以及对知识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家长们几乎疯狂地为学生们报大量的课外辅导班,学校也增强了课程学习强度,教师们为让学生成绩优秀,大量地布置作业与考试,实行题海战术,奉行压力就是动力的宗旨。学生近视率猛增,小学为小升初而战,中学为高中而战。“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毒鸡汤时时刻刻围绕在学生的耳边。本是体会生活、探索未知的大好年华却被如山的作业压着佝偻前行。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应严格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减轻学生课业压力,关注学生心智健康发展,合理安排学生课程。例如:小学一至二年级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而不是小学一二年级就会乘除、会平方根这种所谓“赢在起跑线”,实则是拔苗助长的不理智行为。教育更应重视学生思维力的.培养,对于大水漫灌教学法要坚决反对与革除。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学段特征,突出不同学段核心素养的发展需求,精准教学,减少学生无意义的工作量,减负提质。
二、立足时代发展,创新教学模式
1、新时代的教育更加关注教学方法的合理性
各课标针对“内容要求”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传统老师一味输出的模式已渐被打破,更注重教学相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得到更加良好的发展。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家庭专制、学校专制严重,学生不懂事罚跪、侮辱,被家长看作是管教严厉的表现,更被冠之以“严师出高徒”的美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差会被说成“天姿愚钝”,学好则是老师的教导有方。这套说法虽不能说全是错的,但绝不是正言。好老师会善于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个好的课堂氛围、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劲头是很重要的。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以及多媒体的普及,电子产品进入课堂。老师可以运用精美的PPT和有趣的视频吸引学生,还可以及时给学生播放实事来普及知识,让学生感受到作为社会的一份子的参与感和社会责任感,而不是做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避免和社会脱节,同时也可以积累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