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以下内容是小编根据各位的需求,为大家整理出的有关于艾滋病防治知识心得体会文档,欢迎各位阅读和借鉴。
艾滋病防治知识心得体会汇总1
为了进一步对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教育,端正指导思想,我院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按照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开展了以“遏制艾滋,控制蔓延”为主题的一系列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下面是我们的总结:
一、加强领导,成立预防艾滋病宣传活动小组。
我院高度重视,明确开展预防艾滋病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迅速成立了学院预防艾滋病宣传活动小组。学生工作处、各系团总支、学院卫生所及学院红十字会等紧密协作,共同开展各项活动。
二、认真部署,制订预防艾滋病宣传活动方案。
结合校情,制订了《xxxx职业技术学院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策划方案》,树立正确的理念,帮助青年学生建立一种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行为方式。通过让学生直接参与预防艾滋病活动,我们希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并推动社会预防艾滋病工作深入开展。
三、组织活动,扎实开展预防艾滋病宣教工作。
1、海报、橱窗宣传:12月初,我院卫生所联合学院红十字会制作了预防艾滋病宣传海报展板,在食堂门前展出。通过宣传艾滋病的基本情况、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人文关怀等内容,我们希望让同学们树立“预防艾滋,人人有责”以及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决心。
2、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调查问卷发放:12月以来,我院卫生所向系学生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并组织对我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随机进行防治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通过加强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我们希望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习惯。
3、12月1日下午,院红十字会在思源堂前举办了有关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活动。近千名学生在红十字会志愿者的鼓励下佩戴了象征着希望、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关心与支持、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工作的红丝带,并进行了现场签名、有奖竞答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4、12月1日晚6点30分,在明德楼报告厅举行了由省血液中心献血服务科主讲的艾滋病宣传讲座——“遏制艾滋,控制蔓延”。有300余名学生到场聆听。专家针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症状、全国各地艾滋病现状及预防措施进行了讲解,并与学生进行了现场互动。通过这次讲座,学生们切身感受到了艾滋病现状的严峻性,纷纷表示大学生应正确认识艾滋病,加强对艾滋病的预防。
在防治艾滋病宣传活动期间,我院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全省高校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紧紧围绕宣传主题,扎实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活动。我们宣传普及艾滋知识,调动校园学子一起加入到抵御艾滋的行动中来。同时,我们也倡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洁身自爱。
艾滋病防治知识心得体会汇总2
自从艾滋病这个西方化的词汇闯入我们的生活以来,我们就从沉睡中醒悟过来。我们开始了解爱滋病,了解它的传播途径,并且对患者心生恐惧,远离他们。
在这个时候,人性的光辉展现了出来。我不太熟悉普存忻,但我知道他是一位著名的艾滋病大使。也许我连他的名字都不会写,但我从内心崇拜他,因为他拥有一颗纯净的心灵和高尚的灵魂。我知道,艾滋病是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的。但是由于人性的自私,我也会保护自己。如果一个艾滋病患者站在我面前,想要与我握手,并告诉我他的状况,我恐怕会感到胆怯和犹豫。但是他呢?他毅然地与他们握手、共进餐、交流。也许这些在正常人之间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对于一个正常人和一个艾滋病患者之间的互动来说,这是多么崇高的气节,是多么伟大的行为。他们做到了,但是今天的我还做不到。
人性本善。也许是自私抹杀了我的善良。也许是自我保护的意识让我收起了善良。今天,我只能在这里高唱凯歌,向那些能够平等对待艾滋病患者的人致敬。对不起,今天的我依然做不到。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功能,导致多种无法治愈的感染和肿瘤,并最终导致患者死亡的严重传染病。
全球艾滋病已经造成2800万人死亡,目前仍有4300万患者,每天新增病例达到1.4万人。我国目前有65万艾滋病感染者,去年每天新增192人。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目前,艾滋病仍然是无法治愈的疾病。它威胁着每个人和每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1、保持纯洁。
遵守性道德是预防通过性途径传播艾滋病的根本措施。2、使用避孕套。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可以避孕,还可以减少感染艾滋病和性病的危险。3、治疗性病。及早治疗性病并完全康复可以减少艾滋病的感染。正规医院可以提供正规、保密的检查、诊断、治疗和咨询服务,必要时可以通过当地的性病、艾滋病服务热线进行咨询。4、远离毒品。避免共用针头,禁止吸毒,减少血液接触。处理伤口时,一定要注意避免皮肤、眼睛和口腔接触到他人的血液。5、防止交叉感染。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注射,使用没有经过严格消毒的不安全的拔牙和美容等,使用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只要按照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去做,就可以避免感染这种疾病,不让自己的生命白白浪费。
艾滋病不仅仅是一个疾病,它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预防,为艾滋病患者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建立一个没有歧视和偏见的社会,为每个人的健康和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艾滋病防治知识心得体会汇总3
艾滋病,也称为后天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由艾滋病病毒引起。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血液传播、母婴遗传和不正当行为等。这种疾病会破坏人类的免疫系统,使人们失去抵抗疾病的能力,导致各种病原体如病毒、原虫、细菌和霉菌等轻易侵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并可能导致恶性肿瘤,最终导致病情加重并丧失宝贵的生命。艾滋病可谓是死神最有力的呼唤,它是人类生存的威胁;艾滋病的入侵无法阻挡,它的力量能够使免疫系统彻底崩溃。它可以让人们毫发无伤,却也能让人们承受巨大的痛苦并走向死亡。艾滋病可以摧毁一个人的前途和希望。篮球巨星“魔术师”约翰逊因艾滋病失去了他的光芒,南非总统曼德拉的儿子因艾滋病让父亲狼狈不堪,一代作曲大师高峰也因艾滋病不幸离世。
艾滋病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卫生问题,更是一个发展和安全问题。因此,关注艾滋病可以让许多人逃离死神的魔掌。20__年的世界艾滋病日主题为“全民动员”,这一主题将通过世界艾滋病日运动的口号“遏制艾滋,履行承诺”来推广。因此,我们应积极传播艾滋病防治知识和防治政策,倡导积极向上的理念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以远离艾滋病。在这里,我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努力学习,追求进步,避免空虚无聊,与正直的朋友交往,掌握自己的行为,做到洁身自好,以免感染艾滋病。
2、娱乐场所是艾滋病传播的高危地带。因此,我们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不饮酒、吸毒,不涉足青少年不宜进入的场所,包括歌舞厅、游戏厅和网吧等。
3、此外,我们还应注意街道的卫生情况,不在街边小店扎耳朵眼,不找街头牙医进行牙齿治疗,不在没有消毒措施的诊所接受注射等等。
通过以上的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的传播,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遏制艾滋,履行承诺”的目标而奋斗!
艾滋病防治知识心得体会汇总4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每天都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下,享受着来自亲人、朋友和许许多多陌生人的关爱,似乎我们从来不曾寂寞孤独过。然而,在离我们生活不远的地方,还有一群人在默默地经受着他人的冷眼,随时等待着死亡的来临。他们在寂寞中挣扎着,孤单着,痛苦着,他们就是——爱滋病患者,一个需要关爱的群体。
“爱滋病”一个多么刺眼的词语啊!目前中国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处于世界第14位,亚洲第二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每年以40%的速度在递增。然而,我们对于爱滋病患者的关注却远远没有跟上这一数字,从而有更多的人给予爱滋病患者的是恐惧的双眼,刺耳的话语!也许从某种程度上说,艾滋病的确可怕,但更可怕的是人与人之间那曾冷漠的屏障!
让我们来看一个真实的事例。在某医院的19号床住着一位艾滋妈妈,入院之初,没有医生护士愿意护理这位“不速之客”。大家甚至不愿意过问她的姓名,都叫它19床。不久后的一个晚上,19床由于羊水破裂宫内出血必须进行切宫手术,可是麻醉根本不起作用,这就意味着胎儿感染艾滋的机率在一点一滴的增加。最后这位母亲为自己做了一个近乎残忍的决定……手术刀迅速地在19床的对麻醉不起反应的肚皮上划切下去,皮肤裂开,脂肪层、肌肉、黏膜、宫……19床握住护士的手骤然间收紧了,咬着毛巾的口腔里发出混浊不清、低哑却绝对撕心裂肺的吼叫声,身体在产床上剧烈地颤抖着、痉挛地颤抖着……她的脸因疼痛而变形,终于,胎儿终于被取出来,他在昏迷中睁开了眼睛,这是她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看到自己的孩子。护士在整理她的遗物时在她的枕头底下,发现了她留给孩子的信。有字,有图。最上面一页画着一个大大的太阳,太阳下一双小小的手。她给孩子写到:“宝宝,生命就是太阳,今天落下去,明天还会升起来。只是每天的太阳都会不同,不论明天如何,你要勇敢地面对你的人生!”
“孤独比死亡更可怕。”这是一位身患爱滋病的大学生在生命的弥留之际写下的一段话。从这段话我似乎能感受到那让人不寒而栗的冷漠;似乎看到了那为年过花甲的老人抱着儿子的骨灰哭泣;似乎听到了那因艾滋病而失去母亲的孩子奋力地哭喊着“妈妈,妈妈”。那似乎是对生命的呼唤,对希望的渴求,对理解的期待。所有的一切已化为一把利人韧深深地刺入了我的脾肺,刺透了我的心脏。他们只是一群不幸的病人,难道我们真的要在他们本已苍凉的生命中剥夺阳光吗?
人的一生之中什么都可以缺少,就是不能缺少希望,缺少关爱。也许你不经意间的一个微笑足以让他们感到温暖,也许你不经意间的一丝关怀足以让他们看到希望,更也许你的一份关爱足以改变他们的一生。我始终坚信有爱就有一切,有爱就有希望。
艾滋病防治知识心得体会汇总5
你,如同一粒尘土,悄悄地侵临在不幸者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