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利用这两张照片进行对比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一只丑陋的鸭子最后能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呢?”利用设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自主阅读课文后思考
让学生带着课后的问题,速读课文,然后举手回答问题。
因为问题难度并不大,所以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只做适当点拨,学生就可以自己完成。
a、《丑小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线索是什么?(按线索复述课文内容)
b、丑小鸭遭到了哪些歧视和打击?在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抱什么态度?有什么追求?
在通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丑小鸭”的主要经历,进行条理清楚,感情充沛的复述。
并结合安徒生的成长经历,指导学生明确丑小鸭就是他的真实写照。
这些环节的安排主要为了让学生初步了解丑小鸭这一形象特点。
速读、跳读能使学生明确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和关注丑小鸭的悲惨处境和遭遇,为学生个性化得品读打下了基础。
明确:
a.①一只丑小鸭经历种种挫折和打击之后,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的故事。
②以丑小鸭的流浪足迹为线索。
b.①在鸡群和鸭群中,丑小鸭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包括自己的兄弟姊妹在内的全体鸡鸭都不欢迎他;连喂食的女佣也用脚踢他。
他只有逃走。
在沼泽地上,野鸭也不喜欢他,他还差点儿被猎狗抓走。
他只有继续逃跑。
在简陋的农家小屋,小鸭本可以满足于勉强的温饱,但他要“走到更广大的世界里去”。
在广大的世界中,丑小鸭受尽严冬的折磨,差点儿被冻死。
②在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始终不屈不挠、相信自己,对广大世界中的美热烈向往、不懈追求。
三、质疑问难,析读争辩,融入丑小鸭
这一环节可采用学生四人小组质疑讨论,把共同性的疑难问题进行探讨解决
(一)引导学生共同思考解决下列问题:
1、丑小鸭为什么拼死也要飞向高贵的天鹅?
2、怎样理解“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也没有什么关系”这句话?
3、大家赞美丑小鸭时,丑小鸭为什么感到难为情?“一颗好的心”是指什么样的心?
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可最大限度地了解学生对某些文本语言的困惑,并为个性化指导提供必要的条件。
讨论析读能激发学生探求问题的兴趣,增加探讨疑问的积极性。
小结:“丑小鸭”向往美,追求美,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实现了他所追求的理想。
安徒生也是一样,他终于成了一个伟大的童话艺术家,创作出了那么多充满了爱和鼓舞人们向真、善、美追求的美丽的故事,给人们带来快乐、希望和幸福。
在他年老的时候,他的故乡奥登塞市的居民赠他以“奥登塞市荣誉公民”的称号。
在授予这个光荣称号的那天晚上,他们举行了火炬游行,庆祝他们饱经沧桑的儿子安徒生归来。
面对着故乡的人们,安徒生这样描述他当时的感情:
“我觉得我自己很卑微、无力和渺小,我好像是站在我的上帝面前一样。
我在思想、言语和行为各方面的弱点,现在都在我面前展开。
这一切都在我的灵魂里突出地直立着,好像这个纪念日就是我的审判日似的。
当人们这样称赞和尊重我的时候,上帝一定会知道我是感到多么卑微。
胸怀大志,不懈追求,谦虚谨慎,正就是丑小鸭——安徒生的本色。
(二)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思想碰撞
析读后,老师可提出一个问题:有人说,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是它自己追求和努力的结果;有人说,他如果不被善良而又软弱的鸭妈妈赶走,就是在最初生活的地方,也会变成白天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