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面对的是一些弱势群体,孩子们的自我保护能力、控制力都比较差,这就需要我们和家长的密切配合:
2、孩子早上来园时,如果不舒服,告诉老师,我们会加强观察,特殊照顾。
早上来园时不要给孩子脖子上戴饰品,不要让孩子带吃(口香糖、糖)或者有危险的物品入园(钮扣、硬币等,说明:如果为了哄孩子,告诉老师一声,以免发生意外。)
3、春天是各种传染病高发的季节,请家长少带孩子到公共场合,给孩子勤洗澡、勤换内衣、勤俭指甲。
4、 为了安全起见,尽量不要随意让别人来接,孩子在自己的视线之
内,孩子小发生什么事说不明白,玩时不要让孩子捡地上的棍子,手里不要拿尖锐的东西。
5、在这里再强调一下周末在家的情况,不要打破孩子的生活规律,定时午睡,定时吃饭,注意做到“三多”和“三少”多吃清淡的蔬菜和新鲜水果,少吃肉类和煎炸的食物,多给孩子喝白开水、少喝各类甜味饮料,多吃软烂的食物,少吃不消化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
三、本学期的教育重点:
1.继续进行常规培养:在成人的帮助下独立喝水、进餐、洗手、入厕、自然入睡,能配合成人穿脱衣裤,愿意参加各项集体活动,逐步适应集体生活。
2.学会倾听,会说: 倾听:认真听成或同伴讲说,不打断(这也是一个礼貌的好习惯),别人的谈话,学会尊重别人(上课时老师提一个问题,大家都争着说,可能与年龄小有关)。
喜欢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请求与愿望(碗里的饭吃完了,还吃吗?摇头,点头,为什么哭?怎么了?)有的孩子如果老师发现他表情不对或哭,是越问越不说话,只是看着你。
3.交往活动: 这个班的孩子比较有个性,有不愿与同伴玩,有的愿意和同伴玩但不会玩,有的比较自私,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与小朋友争抢玩具,偶尔还有推人、抓人等现象,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都生活在密罐里,身边围绕着太多的爱,一家几个大人围着他转,事事依着他,至使孩子不会与同伴交往,这还有待于我们今后在教学活动中对孩子进行循序渐进的培养。
在此,我与潘老师商讨过,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里的玩具和书籍较多,那我们要如何培养他们与同伴分享自己的东西呢?我们定于每周五是分享日,孩子们可以从家里带一样自己喜欢的玩具或书籍回来,与同伴进行交换玩或看。
4.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现在孩子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听不得半句批评的话,大多数孩子只能听好话,有些家长也是这样说,老师你多表扬一下我的孩子,我们理解家长的心情,也理解孩子的需要,但是做错了事就应该明确地给他指出来(如打人),这需要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希望各位家长能理智地爱孩子,适当地给孩子一点挫折教育,让他们不但愿意受表扬,
还能勇敢的接受批评,不要无原则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不合理的要求就要拒绝,即使是合理的要求也不要百分百的满足他,给孩子提供一种适度的受挫折的环境,让孩子知道要满足某种欲望,就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比如:以便增加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进行耐挫折教育,帮助孩子调整心态。
四、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
1、如没特殊情况,请按时送孩子来园,这样也便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如不来时,请打个电话或发个短信说一声,如果请别人来代接孩子时,为了孩子的安全,请提前通知我们。
2、请家长每天下午接了孩子后,牵着孩子的手离开幼儿园,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我们希望每个孩子在幼儿园健康快乐地成长,但由于孩子比较多,有时可能照顾不周,还请大家谅解,并及时与交流,孩子交给我们,我们就要对孩子负责,我们会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好孩子的每一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尽全心照顾好每一个孩子。
希望家长给我们最大的理解和支持,我想信在各位的协助配合下,我们的工作会做的越来越好,谢谢大家!
幼儿园小班期末家长会发言稿3
各位尊敬的老师、家长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与大家分享对本次家长会主题_规则意识的一点个人认识。
拿到这个主题,特地百度了下,字面上解释,规则意识是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
那我理解其实这就是我们家长嘴上常挂着的"孩子,你得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该做,怎么做,什么事不该做,不该怎么做",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么回事?
作为家长,穷其一生,我们一直也就是在围绕以上教育教导我们的孩子。
既然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话题,那我就一凡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相关案例与思考与大家分享下。
按照规则意识培养的三个层次,首先来谈谈如何树立正确的规则意识。
家庭和学校、社会是构成孩子教育的三个主体,作为家庭,我觉得三个途径可以有效传递、灌输、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规则概念。
1、言传身教,身教大于言传。
2、书籍美化孩子心灵,启迪智慧。
3、事件启发的规则。
其次,如何知行合一,遵守规则,养成良好的习惯,终身受益。
1、以身作则,言出必行。
2、当事当毕,有错必纠。
3、适时总结,谈心交流。
最后,正如孔子所说“从心欲而不逾矩”,规则意识的培养最终是使得孩子寻求真正的自由与绽放。
在我心里,始终有一个框框,一条绳线,框框里是孩子的自由与个性;绳线外是孩子的愿望与需求。
框框所及,绳线所牵便是我给孩子树立的规则,不可触及的底线。
当然,这个框,这条线是因孩子个性而异,因每个家庭的教育目标差异而异,因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而异,所以,我们家长还要注意不要受制于规则意识,在树立和遵守规则的同时,升华规则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