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上的失败伴随的不仅仅是萨达姆本人的失败,这是阿拉伯上世纪最后一次抗争,现在,伊拉克已经为美国所控制,半岛上沙特之类王公也已经让美军驻扎得到他们的保护,相信在50年以内,不会再有统一的可能,我为阿拉伯一哭!前几天看见卡扎非的妥协。
这是一个浪漫的英雄,曾记得他以不足千万人口之一小国与美英叫板,也曾记得他为了从新拟和分裂的和埃及、叙利亚组成的阿拉伯联合共和国而亲自驾驶拖拉机推倒利比亚、埃及国界时表现的浪漫及淳朴,看到他现在脸上也已经沟壑纵横,在阿盟的开幕式上叼着雪茄,旁若无人,然后扭头就走,离席而去。
我想,这时,他看着身边阿拉伯国家这些首脑,心里充满着愤蔓,不,应该是蔑视吧?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上。
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说,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故明主慎之,良将警之。
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看着他的身影,我一叹,无奈的自全退却。
英雄孤寂,夕阳陌路。
2023年孙子兵法读后感3000字大学生最新5
《孙子兵法》是春秋末期我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所著的一部军事经典著作。
孙武的生卒年月现已不可考。
他本是齐国人,后移居吴国,因擅长兵法,被吴国大臣伍子胥推荐给吴王阖庐。
孙武将其所撰兵法13篇献给吴王,阖庐遂以孙武为将,出兵西破强楚,北威齐晋,扬名诸侯之间。
孙武最后终老于吴国,葬在吴都巫门外。
《孙子兵法》的主要思想和内容出自孙武。
但后人因《汉书?艺文志》著录《吴孙子兵法》有82篇,图9卷,而多认为13篇是曹操削除繁冗,取其精粹而成。
又有人因《汉书?艺文志》著录的《齐孙》,即《孙膑兵法》久已失佚,后世流传的只有一部《孙子兵法》,而认为13篇出自孙膑之手。
不过,在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一部《孙膑兵法》和《孙子兵法》的残简,以及记载孙武言行的70余枚竹简后,学者们已多倾向于13篇应出自孙武之手,82篇则是孙武后学所著,是用以补充和解释13篇的。
《孙子兵法》共有13篇,各篇均有其主题思想,但又构成一完整的思想体系。
《计》篇论述的是能否进行战争的问题。
孙武指出,战争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
道、天、地、将和法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五项基本要素。
道指使人民与统治者同心同德;天指昼夜、晴雨、寒暑等气候时节和天命、人事、道义;地指土地和地势、地形的高下、险要、平坦、距离的远近,攻守进退的利弊;将指将帅的智谋、赏罚必信、抚士卒、英勇果断和军纪严明;法则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将吏职责的划分和管理,以及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
孙认为,从这五要素出发,根据国君是否贤明,将帅有无才能,天、地二方面的条件如何,法令能否贯彻实行,兵力强弱与否,军队是不是训练有素,和赏罚是否分明,可以预知战争的胜负,从而采取适当的对策和相应的行动。
《作战》篇主要阐述的是如何进行战争。
孙认为,战争的消耗和战费的开支是十分庞大的,战争旷日持久势必危及国家的存亡。
所以,他主张速胜。
此外,为弥补己方的消耗和削弱敌国,他又主张因粮于敌,胜敌而益强。
《谋攻》篇主要论述了如何进攻敌国的问题。
孙主张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去取得最大的成功,即力求不战而胜,不靠硬攻而夺取敌城,不需久战而毁灭敌国。
所以,为实现这一目标,他就特别强调以谋略取胜,指出:用兵的上策首先是以政治谋略取胜,其次以外交手段取胜,再次是使用武力取胜,下策才是攻城。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不仅需要知己,还要做到知彼。
《形》篇主要讲如何利用物质之形来保全自已,取得完全的胜利。
孙认为,只有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等待和寻求战胜敌人的时机,才能夺行战争的胜利。
当取胜条件不足时,应采取守势,当取胜条件具备时,则应采取攻势。
因此,会用兵的人善于使自己处于不可战胜、必胜无疑的地位,擅长于创造战胜敌人的机会。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掌握胜败的决定权,他所战胜的是已经注定要失败的敌人。
而上述足以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物质之形,便是由国土的大小所产生的物产、军资、土卒的多少,以及军事实力对比的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