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演讲致辞
预防校园欺凌教育片观后感精选4篇
大小:467.32KB 2页 发布时间: 2023-10-13 18:25:40 17.78k 17.24k

根据各位小伙伴的反馈,小编为大家整理出来了有关于预防校园欺凌教育片观后感精选4篇的模版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欢迎各位阅读下载。

预防校园欺凌教育片观后感精选1

校园欺凌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治理校园暴力的任务再次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近年来,校园欺凌案例频频曝光,中小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屡屡发生,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在教育部发布治理通知的同时,重庆彭水一名初中生被同学持刀捅死的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类似的校园暴力事件并非孤立的现象。一段视频显示,几名女生连续掌掴一名女生,事件一经媒体报道后引发了公众的热议。湖南永州市道县政府通报称,这起掌掴女生事件是因为琐事引发,多名学生受到了处理。

据媒体统计,近年来中国的校园暴力事件呈现出频率增加、结果恶化、涉事人员低龄化的趋势。仅xx年,媒体报道了近百起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校园暴力事件,其中大部分发生在未成年学生之间。

校园欺凌的起因多种多样,包括欺凌者看对方不顺眼、觉得对方长得丑、怀疑对方和自己喜欢的异性走得太近,以及对方失误踩到自己等等。校园欺凌事件的背后存在着多种诱因,如家庭和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法制教育的薄弱、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突出,以及对未成年人校园暴力行为的管教力度不够等。

治理校园暴力、预防校园欺凌问题已经成为国家议事日程的重要议题。然而,家长和学校并不能完全放心。我们必须从娃娃抓起,培养孩子正确的法制素养和法制意识,让他们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维护校园的和谐环境。

最近,一段海南省琼海市“长坡中学打人”的视频在网络上流传。据报道,该校还发生了一起学生打人事件。当地教育局召开紧急会议,提出了七项措施专项治理校园暴力。这起事件发生不到一个月,国家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就印发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

类似的事件屡屡发生,原本安宁的校园蒙上了阴影。对于曾经遭受校园欺凌的学生来说,校园再也不是他们向往的地方了。他们整日提心吊胆,无法安心学习。

被欺凌者可能会陷入抑郁,甚至产生自杀的想法;或者他们会将自己的情绪转移到比自己更弱的人身上,成为新一轮的欺凌者。

治理校园暴力和预防校园欺凌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提高法制意识,加强法制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校园回到宁静和谐的状态。

预防校园欺凌教育片观后感精选2

近日,校园暴力事件频频发生,引起了广泛关注。从浙江庆元一年级男童被烟头烫到江西永新女生被同学扇打,再到河南信阳数百中学生群殴,这些令人震惊的事件不断冲击着舆论的眼球,也挑战着每个人的心理底线。

这让我想起了神经学家吉姆·发龙在一个视频中提到的内容,我觉得很有感触,所以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他在视频中说,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敌视心理、大脑损伤以及童年时期遭受身体摧残,这三个因素会影响一个人的暴力倾向。如果三个因素都具备,那这个人具有暴力倾向的可能性就很高。但如果只有其中一个或两个因素,那暴力倾向的可能性就会降低。通过对70个杀人狂的大脑扫描和基因分析,吉姆·发龙揭示了杀人凶手的遗传和环境问题。

暴力行为有很多类型,但通过对70个杀人狂的脑部检测,发现他们的大脑额眶部皮质受损。这个部位位于眼睛的上方和太阳穴的内侧,说明脑部结构和功能异常或受损会导致攻击暴力行为的出现。

此外,最关键的是暴力基因的控制。迄今为止,已经发现了20多个基因标记与人性格中的暴力倾向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MAO-A(单胺氧化酶)基因。

是否携带MAO-A基因与性别有很大关系,因为这个基因存在于X染色体上,所以人们只能从母亲那里获得。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大部分变态杀手是男性,而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有暴力倾向或具有好斗性格。因为女性可以从父亲那里获得一个X染色体,再从母亲那里获得一个X染色体,这样可以稀释“暴力基因”。而男性只能从母亲那里获得一个X染色体。

然而,携带暴力基因并不一定会表现出暴力行为,因为暴力行为是大脑损伤、环境因素和它们之间的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人的暴力倾向甚至成为杀人凶手的原因,取决于脑损伤发生的时间和时机的掌握。理论上来说,一个人要到25岁时,大部分的额眶前皮层才能“成熟”。因此,要使MAO-A基因以暴力的形式表现出来,必须在相当早期,即青春期之前,身处在某种极度受创的环境中。这种创伤不是指生活中的一些压力,而是真实目睹或身处暴力之中。这是使镜像神经元系统运作的方式。换句话说,一个拥有暴力基因的人目睹越多的暴力事件,他变成变态杀手的可能性就越大。

如果一个人在幼年时受到了额眶前皮质和颞叶的损伤,导致大脑中负责处理道德判断的机制无法发挥作用,那么他的变态行为往往会在八九岁时开始,比如纵火、骚扰其他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会做出更严重的行为,比如强奸、杀人。而如果一个人在幼儿和青春期之间受到大脑损伤,因为此时大脑已经开始发育,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做出道德判断,也许可以在短期内控制自己。但MAO-A基因造成的犯罪冲动会一直影响他,最终他还是会解决这个冲动。

我们不难发现在世界上一些地方,如中东的巴勒斯坦、以色列以及非洲的一些地方,战争和暴力事件似乎从未停止,也无法停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些地方持续不断地发生暴力,世世代代的人们在这种环境中长大,这使得他们的MAO-A基因更容易被激发,也使战争无法停止。

听完这些令人震惊的研究成果后,我有一些感触和理解:

一个人从出生到二十几岁的成长过程是生理、心理成熟和社会化不断完善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家庭和社会对孩子行为的影响是导致攻击暴力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

任何行为都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攻击暴力行为是行为的一种特殊形式,自然也离不开学习和模仿。

首先,父母是孩子早期的主要模仿对象,父母的暴力式教养方式是孩子产生攻击暴力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不完整的家庭结构、不和睦的家庭关系都与青少年的暴力行为有关。

其次,不良的社会交往也对青少年行为起着引诱和促进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媒体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媒体中的暴力内容为青少年提供了攻击性榜样,减弱了他们对攻击行为的控制力,使他们对幻想和现实产生曲解,增加了对攻击行为的容忍程度,鼓励了攻击行为。近年来,电子游戏、网络游戏甚至暴力音乐都成为影响攻击行为的因素。

最后,心理学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对70名暴力犯罪者进行调查发现,他们与对照组有明显的人格特征差异,如多疑、固执、缺乏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情绪不稳定、紧张、喜欢寻找刺激但容易受挫折、缺乏自信和自尊、人际交往能力差等。这充分证明了攻击行为与个体的人格因素有关。特殊的人格特点是攻击行为产生的心理学基础,但并非所有具备这些特点的人都会产生攻击行为。攻击行为的心理学基础为攻击行为的发生提供了可能性,但要产生攻击行为,还需要不良家庭、社会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共同作用。

我想对家长们说的是:我们作为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让他们远离暴力和伤害。这要求我们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同时做事要有预见性,因为有些事情一旦发生就无法改变了。最终,这将成为家庭和社会的悲剧。

预防校园欺凌教育片观后感精选3

近日,重庆和湖南等地相继发生了几起校园暴力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事件不仅发生频率增加,且造成的后果也更加严重,而且涉事人员的年龄也越来越小。据媒体统计,仅2015年,媒体报道的校园暴力事件就有近百起,其中大多发生在未成年学生之间。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校园欺凌事件呢?根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6)》,校园欺凌现象在中国的地域范围非常广泛,几乎覆盖了所有的省份,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有发生。这些欺凌事件多发生在学校外人烟较少的地方,如操场或走廊,发生时间多在课间或放学后。绝大部分的欺凌案件都是多人对一个或少数几个人进行欺凌,而被欺凌的人往往选择沉默和忍受,不告诉老师或家长。

校园欺凌事件的起因也各种各样,有的是因为欺凌者觉得对方不顺眼,或者因为对方长相不好看,有的是因为怀疑对方跟自己喜欢的异性走近了一些,还有的是因为对方不小心踩到了自己等等。

随着校园欺凌事件的频繁曝光,社会舆论开始关注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对于未成年人实施校园暴力行为的原因分析,包括家庭和社会成长环境中的负面影响、法制教育的不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突出,以及对未成年人校园暴力行为的管教执法力度不够等等。

面对校园暴力问题,我们不能袖手旁观。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同时也要加强对校园暴力行为的惩治力度,让校园成为一个安全、和谐的地方,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健康成长。

预防校园欺凌教育片观后感精选4

校园暴力问题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需要采取措施来惩治和遏制这一问题。然而,家长和学校不能因此而松懈,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需要促进法律健全,让孩子从小就具备正确的法制素养和法律意识,知道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维护校园环境。

最近,海南省琼海市一所中学的“长坡中学打人”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据报道,这起事件发生在5月20日。此外,该校还在5月18日发生了一起学生打人事件。针对这一视频事件,琼海市教育局于5月21日上午召开紧急会议,提出了七项专项治理校园暴力的措施。20xx年x月xx日,重庆市彭水县桑拓中学一名学生在厕所内遭到至少三名学生群殴,胸部被利器捅伤致死。同一天,辽宁省庄河市第二十二中学的初二男生吕某在课堂上被同班同学姜某割喉身亡。

类似的事件屡屡发生,原本和平的校园变得阴暗起来。对于曾经遭受校园欺凌的学生张宇来说尤为如此。他告诉媒体,在遭受欺凌后,校园不再是他向往的地方。他整天提心吊胆,无法安心休息。

张宇回忆说:“可能是太害怕了,我就偷偷地拿了一把刀放在书包里。我想,如果有人再敢打我,我就拿刀捅他。”幸运的是,那些欺负他的学生后来没有再来打他。

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徐光兴认为,被欺凌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可能会陷入两种极端:一种是陷入抑郁中无法自拔,甚至产生自杀的想法;另一种是寻找比自己更弱的目标,将情绪转移到弱者身上,从被欺凌者变成新一轮的欺凌者。

反馈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5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88号-1 客服QQ:239313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