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班级情况:
我们班共有幼儿14名,其中男孩名,女孩名。幼儿平均年龄为2到3岁之间,其中有大部分是新生,有__等,是这学期刚入园的小朋友,幼儿园对他们来说都是陌生的,刚入园幼儿的情绪较不稳定,家长也不放心。大部分幼儿在家是与亲人寸步不离,所以存在入园情绪不稳,娇气、爱哭,依赖性强,霸道等现象。并且大多数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需要一步步培养。
针对这一现象,所以本学期我们班是一教一保,把重点放在幼儿的护理方面及安抚幼儿情绪等方面。本学期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引导幼儿对幼儿园生活感兴趣,适应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能基本遵守幼儿园的一日常规,教会幼儿一些简单的知识。
为了让幼儿能更早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下面向各位家长介绍一下幼儿入园前家长的准备工作和幼儿入园后的各种表现以及家长应对和处理措施。
(一)家长的准备工作
1、教给幼儿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吃饭、自己如厕、独立入睡等。
2、对幼儿进行心理准备教育。对孩子说:你长大了,该去幼儿园了,那里有很多老师,很多小朋友,大家可以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听故事,在幼儿园里很快乐。切不可吓唬幼儿说“不听话送你去幼儿园”,以免造成孩子对幼儿园的抵触情绪,对老师的恐惧心理。要让孩子知道,是因为他长大了,要学很多知识,才送他去幼儿园,而不是因为不听话才送他去幼儿园的。
3、家长要做到保持一颗平常心,做到情绪稳定。幼儿入园是孩子踏入社会的第一步,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因为是第一次离开父母,会产生分离焦虑。对孩子来说,入园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所以孩子入园,我们家长自己首先要情绪稳定,不要有焦虑感。有时孩子的焦虑是由家长的不稳定情绪引起的。要正常送幼儿入园,不要兴师动众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来送。这样更容易引起孩子强烈的依恋。其次,要相信老师,给予老师充分的信任。我们既然把孩子从你手中接过来,那么我们所尽到的就是父母和老师的双重责任。既要照顾好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又要对幼儿进行各种习惯的培养教育。
(二)孩子入园三步曲
1、刚入园的孩子由于新鲜环境的吸引,幼儿会到处看看,玩玩。部分孩子会很高兴地入园,但也有部分孩子很快让分离焦虑代替了新鲜的环境,开始哭闹。
2、第二天,孩子基于第一天的经验,会出现几种情况:
1)哭闹的更厉害。
2)停止哭闹,自由玩耍。
3)看到别人哭,自己也哭;别人不哭了,自己也不哭了。
家长应该怎么办?
首先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有工作要上班,下班后会来接她。
第二,放下孩子后,马上走开,不要在门口逗留,更不要拉着孩子哭。
3、第三天,如果孩子不感冒,不发烧,坚持送孩子入园。渐渐地,孩子会把对家长的依恋转移到老师身上。这个过程每个孩子的适应时间不一样,有的快,有的慢。
(三)孩子入园后出现的几种情况
1、早上送孩子入园时,孩子会拼命挣扎(个别孩子)。情形很让家长心疼。其实,等家长一走,孩子也就“既来之则安之”了。但是,家长会一天都心神不定,满脑子里是泪流满面的孩子。这是一种煎熬,也是一种磨练。孩子终将要离开父母独自飞翔,孩子入园是最简单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所以家长不必心神不宁。
2、下午接孩子时会出现几种情况:
高高兴兴,悲喜交加,放声大哭等,对孩子的种种表现家长都应该把它视为正常。毕竟孩子离开家长在陌生环境里和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小朋友生活了一天,不容易。特别是看到家长会放声大哭的小朋友,家长可能会有误解:老师怎么对他了,给他委屈了吗?等等。其实没有什么,孩子这时的哭是发泄他一天的焦虑和怨恨的情绪。
3、回家后和孩子交流:
幼儿园好不好?老师好吗?小朋友多不多?在幼儿园看到什么新鲜的事了,讲给妈妈听听。尽量不要问,想没想妈妈等之类的敏感的问题。对孩子说,“老师和小朋友很喜欢你,如果你明天不去,老师和小朋友会很想你的”。
4、正确对待幼儿拉裤子、尿裤子的现象
由于环境的变化,在家里不尿裤子、不拉裤子的孩子也可能出现尿床、尿裤子、拉裤子的现象。家长不必紧张,更不要责备。这时家长要做的是安慰孩子,并告诉孩子,“老师非常喜欢你,如果有事情可以找老师帮忙”。同时,在家注意多锻炼,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教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服务能力。另外,在最初入园的一段时间内,家长早上来园的时候可以带件衣服(尤其是裤子)准备一个袋子把干净的衣服装起来给老师(便于备用)。
5、初入园的孩子由于心理紧张、情绪不稳定,容易造成免疫力下降。部分孩子还可能在一两周内体重下降,感冒发烧等不同程度的病症。只要不是很严重,均属正常现象。最好坚持送孩子入园。
二、教育教学方面:
幼儿园的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是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园工作规程》来制定的。每堂课安排为15分钟。课堂里,动静结合,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
我们共划分为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艺术、数学。
简单介绍一下各领域的教育目标:
1)健康:
A、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B、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C、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D、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2)语言:
A、乐于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B、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C、能清楚说出自己想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