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演讲致辞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5篇
大小:474.77KB 3页 发布时间: 2024-03-14 12:44:28 18.79k 17.09k

心理素质是个体在心理方面相对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心理素质是其他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的求知和成长实际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所提供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和内化,才能渗透到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心理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态是抵御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因此,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的心理素质高低,也取决于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推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通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心理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对自身进行衡量、评价和调控的因素,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达到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被动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过程中,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够主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能够认识自己,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知评价,从而实现心理的优化和健全人格的发展。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个体在更高层次上认识自己,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实现潜能的充分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着他们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培养跨世纪的人才。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缺乏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这种情况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培养和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为否定自己而几乎失去了从事任何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消沉,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封闭。大量的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们学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例如,我们土木水利学院的20xx级学生在入学的第一年就因心理问题休学了4人,他们分别因为追求女生被拒绝而情绪不稳定、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而不敢面对别人、对生活目标失去信心而低沉消极、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他们无法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包括环境压力问题、自我认知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不稳定、感情适应困难等。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3

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强调教育主体的参与创造,力主开展活动性的教育模式,为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的参照体系和思考框架,尤其是为解决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运行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启示。鉴于此,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务必积极吸收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精华,重构教育理念与价值取向,整合教育的内容和课程体系,创新教育的模式与方式,创设良好的互动环境和氛围,构建重视教师与学生素质能力的评价体系。

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知识是人类主动建构而形成的,不是客观产生的。它重视学习者本身已经拥有的经验和知识,并以学习者为中心,尊重学生的思想和话语权,开展对话式的学习模式与方式,注重学习对于知识与意义的积极主动建构,以及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育者之间的多向互动交流的教学模式与方式。

建构主义教育的思想对当下教育的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具备建构主义的理论和思想能力,创设师生互动的环境与氛围,教学以学生为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和学习基础、学习方法与手段,以及教学坚守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要求的相关原则。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不高的成因主要包括教育理念与价值取向落后陈旧,教育内容与课程体系滞后落伍,教育模式和方式创新整合不够,教育的师资建设质量不优良、数量不足,以及教育地位的边缘化与面上重视的不对称对等。这些问题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设计与建设不够,与其他教育领域的协调整合不够,对外开放和吸收外部经验不够,教育模式不符合学生需求,师资队伍专业性和数量不足,学校对心理教育工作的重视不够,以及学生本身的复杂性和社会环境问题。

为了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可以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视角出发,采取以下路径:首先,重塑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推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发展。其次,注重教育内容设计要切合学生实际,增强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生活性和吸引力。再次,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教育技术,创新教育模式与方式,推动师生对话互动的教育模式,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最后,抓好高校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与学生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增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体性。

总之,建构主义理论为解决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提供了思路和框架,丰富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体系,具有操作性和可行性。然而,在运用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时,还需注意克服其负面影响,以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4

1互动式教学改革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探索实践

1.1关于互动式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

互动式教学改革是近年来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探索方向。它以任课教师为主导,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强调教师与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共同参与。互动式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讨论与互动,它能够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互动式教学具有突出的特点:一是互动性。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育中,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模式,互动式教学更加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在互动式教学中,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教师由主讲转为引导与参与。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处于平等地位,通过对话与合作来实现教学目标。二是合作性。互动式教学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研讨。通过头脑风暴、交流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一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团队学习能力。三是趣味性。在互动式教学中,教师会设置一些互动游戏、案例分析、提问抢答、角色扮演等环节,以提高课堂学习氛围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与学习热情。

1.2我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互动式教学改革的背景

近年来,我院越来越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此,学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设为全院公共必修课,总计32个学时。

然而,进入20__年后,学校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反映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90后大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教堂出勤率明显下降,课程教学实际效果难以保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并决定在20__级新生中试点推行互动式教学改革。

1.3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互动式教学改革一次实践运用

根据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统一规划,我针对所教的市场营销161班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实验。

(1)教学前期准备工作。首先是整体设计教学方案。我坚持“启发原则”与“参与原则”,将引导启发和学生参与作为整个教案方案设计的核心。其次是设计教学内容。在研究了营销专业学生的特点后,我在课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并适当调整教学课程内容。最后是安排教学场地。考虑到互动式教学的特点,我提前申请了学院的多媒体多功能活动教室,并科学地布置了场地。

(2)教学实施开展情况。首先,在上课之初,我将全班42名学生随机分成6组,每组7人。然后,在我主持下进行了一个简单的破冰活动。通过10分钟的热身小游戏,每个小组选举出了小组长,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氛围。接下来,我以一个视频案例切入教学,要求各小组就视频内容进行讨论并发表意见。我借此机会观察和推测学生学习的热点和难点,并在接下来的讲解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和讲解。在两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各种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寻找答案。下课前,我为学生准备了1-2本参考资料,并要求他们在课后阅读,下次课上进行分享和发言。

(3)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评估。在这两节课的教学中,有热身游戏、案例分析、交流讨论和自由发言等环节。学生认真投入,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强,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也较为充分,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此次互动式教学改革中存在的若干不之足与几点思考

2.1课前的准备工作仍有不足,教学技能技术仍需提升

尽管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从教学方案到教学内容和互动方式都有认真的设计,但仍未能最大限度地摆脱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的过程中,我感到有些生硬。这反映出互动式教学要求教师具有高超的教学技能和技巧,也要求教师对互动式教学有深刻的理解。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良性互动。这不仅需要教师熟练掌握教学内容和技能,还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年龄、性格特点、知识水平和行为习惯。教师应将更多精力放在学生身上,让学生成为自己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力。

2.2互动式教学改革的预期教学效果难以有效把控

在这两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氛围热烈,学生积极性高涨,争先恐后地发言,欢声笑语不断。然而,学生对课程教学知识点的掌握是否到位,却难以有效把控。在教学中,我应高度重视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设置,让问题切中要害,真正让学生通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来掌握教学重点内容。同时,在引导学生思考时,我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个性特点和理解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深入到教学核心内容中去。

3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互动式教学的几点思考

3.1互动式教学是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有其自身特点,它不仅传授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还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互动式教学能够有效切合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特点。通过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互动式教学能够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让学生在参与中磨炼自己的思想,形成相应的情绪和情感,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效果。因此,互动式教学将成为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3.2进一步调动广大高校教师运用互动式教学的积极性是关键

我近一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互动式教学改革在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和保证实际教育效果等方面起到了十分明显的效果。然而,在这一教学改革中,教师对互动式教学改革的态度起着关键作用。互动式教学要求教师在认真备课和组织课程教学的基础上,投入更多的时间设计教学环节和与学生良性互动。同时,教师还需要掌握更多的教学技能和技术。此外,教师还要克服过去陈旧的教学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自己最好的老师。只有做到这些,互动式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效果。

3.3互动性教学改革要进一步突出学生为本,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接受主体的教育过程。互动式教学改革则突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教师要提问引导的质量,教师提问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最终的教学效果。学生正是通过教师的问题进行更深入地思考和探究。二是课堂上的专题讨论要有一定的深度,才能激起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三是教师要掌握倾听的艺术。通过有效倾听,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引导学生向更深的方向发展。四是教师要充分把握互动的范围,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用专业知识吸引学生,努力接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并尽可能让全班学生都参与进来,最大限度地展现互动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5

反馈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4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88号-1 客服QQ:239313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