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演讲致辞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6篇
大小:480.95KB 4页 发布时间: 2024-03-14 12:48:26 16.15k 14.59k

贫富差距长期的影响使得学生群体的金钱观、价值观、是非标准等差异明显,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网络也发生了结构性变化,贫富差距在学生群体中形成了一条逐渐蔓延的裂痕,威胁着和谐校园的建设。

三、贫富差距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索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新希望。研究贫富差距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探究贫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内容、新途径,缓解贫富差距造成的负面影响,显得刻不容缓。

1.针对问题,开展咨询与心理辅导

高校需要开设并普及心理健康相关专业课程,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机构的标准化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学会有效地调适自己的心理,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充分了解贫困生的心理特点、价值观念和生存状况的基础上,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他们正视自己,接纳自己,学会运用积极有效的心理防卫机制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

2.加强研判,引导树立正确的贫富观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贫富差距的拉大既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也有不合理因素,所以大学生应该以平常心来看待贫富差距所带来的问题。贫穷和富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大学生应该抓住机会,努力奋斗,逐步改善自身状况。

贫困大学生也可以在课余时间参加社会服务和勤工助学活动。高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开展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为贫困生参加社会兼职创造机会。通过学校的帮助和大学生自身的努力,提升学生自身减贫的能力。

3.丰富载体,努力营造健康、温馨的校园氛围

高校应为贫困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并建立相适应的心理倾诉和预警机制,积极营造健康向上、民主平等、温馨和谐的校园氛围,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树立以道德品质和获取知识为追求目标的良好风气,有意识地培养富裕生的优越心理和贫困生的自信心。班级组织参加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娱乐、体育等集体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团结互助、关心友爱的温暖情谊,从而缓解贫困生的精神贫困,让贫困生和富裕生和谐共处。

四、思考与展望

贫富差距的消极影响对和谐校园的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对贫富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社交、心理等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对于指引其人生目标,规范其个人行为,促进其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大学校园的贫富差距现象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贫富差距带来的问题,探索贫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内容、新途径,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6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不断上升,需要高校采取措施来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可以通过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咨询工作水平、改进工作方法等方面来实现。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近年来,由于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不断上升。一项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实施的调查显示,有超过40%的大学生认为他们面临着来自就业、学习和经济负担的巨大心理压力。此外,还有10.6%和6.8%的人表示心理压力来自于“人情冷漠”和“人际关系紧张”[1]。这些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热点和重点。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以及推动和谐校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校和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存在偏差

部分学校和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存在偏差。他们将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仅仅视为解决心理问题的手段,认为只有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才需要进行心理咨询。因此,大部分学生认为只有在有病的情况下才需要咨询,而心理咨询中心则被视为治病的地方。由于害怕周围同学的异样目光,部分有强烈心理咨询愿望的学生不敢去咨询中心寻求帮助,只能独自查找资料或向身边的同学、朋友求助。这导致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降低。

2、心理咨询工作水平亟待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要求都很高[2]。然而,在很多高校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的人员大多是兼职或“半路出家”,他们缺乏正规的心理学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专业化程度偏低。这导致了心理咨询工作的水平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许多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效果评价较低。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设和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3、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宣传力度需要加大

大多数学生对心理健康咨询和教育工作知之甚少,因此,高校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理解。校园广播电台、校园网络、橱窗、心理教育专刊等媒介可以用来广泛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大学生心理健康月、开办心理讲座、心理知识竞赛等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此举有助于转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让他们明白善于求助也是一种能力。

4、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方法有待完善

目前的心理咨询工作方法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心理咨询,如面对面咨询、书信咨询、电话咨询和网络咨询等。这样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另外,还可以通过团体心理咨询来解决学生中的共性问题和焦点问题。团体咨询有助于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当然,在进行心理咨询时,要遵循自愿原则,不能采取强制手段使求助者参与。

另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存在着价值取向上的偏差。大多数学校关注心理问题,而忽视了心理健康的积极心理学取向。因此,高校应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和基本原则,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疾病预防和治疗的病态心理学取向区分开来,以更好地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二、高校应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

为了更好地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校应从构建长效机制、完善工作方法等方面着手,采取多管齐下的措施,营造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1、加大宣传力度,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

高校应在学生中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等课程,并根据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学生特点开设专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同时,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台、校园网络、橱窗、心理教育专刊等媒介,广泛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此外,还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通过组织心理健康月、开办心理讲座、举办心理知识竞赛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高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设。这包括培训专业咨询师队伍、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专业水平,以及培养学生干部队伍。专业咨询师队伍是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核心,应注重咨询师的培训,提高其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业务道德。辅导员队伍是队伍的中坚力量,他们应该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心理咨询知识,以便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此外,还应培养学生干部队伍,让他们在班级中发挥朋辈心理咨询的作用。

3、完善大学生心理档案,建立快速危机反应机制

通过心理普查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采用心理测验等工具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电子档案。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干预和支持。同时,辅导员应通过日常与学生的谈话、走访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补充和完善学生的心理档案。此外,还应建立起从学生骨干到辅导员再到学校的快速危机反应渠道,以便及时进行危机干预。

4、加强家庭教育和朋辈教育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家庭教育和朋辈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努力,加强家庭教育,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能力。同时,学校应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和支持,开展朋辈教育活动,让学生明白求助是一种能力。

总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切实有效地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反馈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4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88号-1 客服QQ:239313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