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演讲致辞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论文3000字10篇
大小:488.39KB 6页 发布时间: 2024-03-14 12:56:28 17.97k 17.17k

此外,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分支,以前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然而,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可以独立完成的,它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与参与。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构特点来看,心理机能的正常发挥受到个体内在思想意识的影响。如果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不高,必然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实现个体和群体心理健康的手段和途径,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下,心理健康教育才能顺利进行。

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可以采用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上的整合模式。在理论层面上,可以以科学的系统论为指导,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在一起。尽管两者属于不同的学科体系,但都属于思想教育的范畴,因此可以将二者看作一个整体进行综合教育,充分体现二者的互补性。在实践层面上,可以在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上进行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有自己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并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自身的育人体系联系起来,既要关注学生的政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的要求,也要满足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手段,提高教育方法的科学性,使教育效果更好,体现教育的艺术性。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两者在教育内容上具有交叉性,且具有互补作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是必要的,可以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上进行整合。这样的整合模式可以使两者相互支持,发挥教育的最大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论文3000字8

近年来,受社会、家庭、学校及自身因素等多方面影响,大学生的恋爱观较以前有了很大变化,出现了恋爱态度轻率,恋爱观念开放化、恋爱行为公开化等特点,体现出重功利价值、重物质享受、重生理需求的本质。为此,应从加强性道德性识教育,自主性教育,健全学校管理机制等方面,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恋爱观。

正处在青春时期的大学生对恋爱充满了浪漫的幻想与憧憬,他们认为,恋爱是大学的“必修课”而不是“选修课”,不经历恋爱的大学生活是不完美、不全面的。随着社会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当代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已渗透到他们的学习、生活、人生态度、理想等各个方面,与此同时恋爱观也发生了质的飞跃。

一、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新特点

1.恋爱态度轻率化。当代大学生只注重恋爱的过程,而不注重恋爱的结果。多数学把恋爱描述为“体验幸福”和“充实大学生活”。有些学生以选择理想对象为由,见异思迁,频繁更换对象;少数学生出现“三角恋”和“多角恋”,以至在同学之间造成感情纠纷,甚至发生冲突,酿成悲剧。他们在恋爱过程中,只一味追求爱情的浪漫,而忽视爱情的义务和道德,认为恋爱与婚姻无关。未婚先孕就是当代大学生恋爱轻率化的最好见证。

2.恋爱观念开放化。当代大学生受西方思潮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传统道德意识逐渐淡化,对婚前同居、婚前性行为持开放、理解和宽容的态度。据1998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所做的一项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青少年中,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态度的比例为54.08%,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人中,这一比例为75.3%…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也日益开放。大学生多角恋爱、在外同居的现象时有出现。

3.恋爱行为公开化。尽管社会各界对于在校大学生谈恋爱的态度持“不赞成、不反对”,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校大学生的各种行为不受任何纪律的约束。然而在高校大学生中都存在这样的想法:不谈恋爱的人被视为弱者,不谈恋爱被视为不正常行为。他们把谈恋爱作为一种荣耀,每天出入成双成对,携手漫步于校园,上课、吃饭、自习形影不离,行为上一点也不遮掩,甚至臵校纪校规于不顾。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愿意对周围的人公开恋情的大学生比例为87.6%,愿意在校园里各种环境下有亲呢行为的:教室23.7%、图书馆37.5%、食堂68.6%、校园绿地86.2%。

二、当代大学生的新型恋爱观

综合各因素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新型恋爱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功利价值。他们在择偶标准上,趋于功利化,更注重对方的实际价值。近年来,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及求职中的“不正之风”对大学生恋爱观产生了一定影响,交往对象的家庭背景和经济状况往往成为他们关注的重点。具体表现为,有些学生把自己今后的前途寄托在恋人及恋人家长身上而急于谈恋爱。

2.注重物质享受。部分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压力大或者爱慕虚荣、沉迷于高消费等原因而选择恋爱。他们企图通过恋爱来解决经济上的困难或者在经济上赚取利益,有的甚至不惜名誉,采取欺骗的方式同时进行几段“恋情”。

为追求享乐和地位而恋爱,是一种畸形的恋爱观。

3.注重生理需求。大学生的年龄界限已跨过青春期并进入成年期,这一时期的少男少女由于生理发育的成熟,有了追求异性的欲望,对性的体验十分敏感,产生了性亲近的要求。据相关调查显示,有83%的大学生有和异性交往的强烈愿望,渴望拥有爱情。在异性吸引、彼此产生好感的基础上,性冲动是促使青年投入恋爱活动的重要诱因。在这一原因的驱使下,青年开始脱离群体化的两性活动而单独约会。现今高校普遍存在的同居现象就是最好的例证。

三、新型恋爱观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恋爱观受个人生理、心理成长和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而发生着变化,但他们在诸多方面相对不够成熟,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具体从四方面阐述:

1.受社会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发达,网络、影视已经走人人们的生活,也带大学生进入恋爱的世界。由于社会上一些文艺作品中对爱情的过分渲染,更有大量关于两性及恋爱问题的讨论,使大学生难辨是非。同时受西方的“性自由”、“性解放”思潮的影响,很多大学生的恋爱观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他们相信网上爱情更胜于现实爱情。年轻人特有的好奇心及网络色情的影响,驱使他们渴望揭开两性之间神秘的面纱。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恋爱起了一定诱发作用,使一些大学生对爱和性的观念发生扭曲,缺失了应有的责任与道德。此外,面对就业压力的增大,就业前景的不乐观,竞争的激烈化,为逃避现实及外界的压力,他们亦然选择了恋爱。

2.受家庭的影响。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家庭对大学生恋爱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现在的大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出生于衣食无忧的生活环境,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家庭的过分宠爱,使他们产生了极其强烈的依赖心理。进入大学后面对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他们望而却步,为逃避现实从依赖父母转向对新的关爱的渴求,过起了所谓的“二人世界”。第二,有些家长对子女的婚恋观念缺乏正确的指导,大多数家长不了解子女青春期的心理问题,致使他们的好奇心不断累积。到了大学,远离了家庭束缚,最终触发了体验恋爱的动机,进而诱发了大学生恋爱问题的产生。

3.受学校的影响。目前高校对学生的恋爱问题所持的态度是不提倡也不反对,没有相关、具体的政策和制度给予指导。同时,在课程设臵上关于恋爱、性教育等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各类辅导讲座欠缺,没有真正形成一种合理而有效的.方式,对大学生的恋爱观加以科学引导和教育。

4.受个人自身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8-25岁之间,按照青年心理学的划分,属于青年的中期,其生殖系统趋于成熟,性激素的分泌影响生理平衡,因而对性的体验十分敏感。但由于在校大学生刚从父母的翅膀下挣脱出来,没有经过社会生活、职业生活的锻炼,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对任何问题的处理缺乏思考和理智,理性判断力较差。再加上其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性和不稳定性,容易把问题简单化、理想化,对问题的考虑欠周全,使其恋爱过程容易出现偏差,从而引起恋爱道德上的种种缺失。

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恋爱观

1.加强大学生的性知识教育,提高恋爱的道德观。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资源和网络技术,通过课程教学、专题讲座、订阅报刊、定期辅导等形式,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活动和性健康咨询服务,为建立良好的性意识和性道德观念打下牢固的基础;帮助大学生端正恋爱婚姻的态度,调节学生因恋爱受挫而引起的心理冲突和心理失衡,培养健全的人格,以引导他们在恋爱问题上做出理智的选择,形成健康、正确的恋爱心理,使学生理解并懂得“两性区别,男女平等;异性交往,互尊互敬;自重自爱,自立自强”这些基本的性道德规范,自觉抵制不良性刺激的影响,防止不良性行为的发生;同时引导大学生用成熟的人格、成功的事业去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让爱情真正成为人类文明行为的高尚部分。

2.加强大学生的自主性教育,树立正确的恋爱观。针对当前大学生的新型恋爱观,学校要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科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恋爱观、就业观、成才观;要让学生认清现实,让学生知道恋爱问题和学生的理想、事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在学校教育中,应该把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主性,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促使大学生把学业放在首位,摆正恋爱与学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爱而放松了学习。要让大学生认清学业的重要性,让大学生明白学业是大学生价值的主要支柱;要让大学生懂得恋爱是一种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它是建立在牢固地学业、事业基础上的。

3.健全学校的管理机制,加强对大学生恋爱的管理。加强对大学生恋爱的管理,一方面要加强教学管理,促使学生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另一方面要加学生宿舍、公寓和校园环境的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杜绝大学生在外住宿现象的发生;最后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规范大学生的恋爱行为。学校对大学生谈恋爱问题要实行引导、教育、管理三位一体模式,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对于那些沉迷于恋爱而荒废学业的同学要加强教育和引导,使其迷途知返;对于那些在恋爱中违反校纪校规,违背社会公德的同学,要及时批评教育,必要时应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总之,四年的大学生活是短暂而宝贵的,当代大学生不要把黄金时间消磨在花前月下,而应立志奋发成才。大学阶段是人的一生智慧与才华发展最快的黄金季节,大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形成健康的恋爱心理,把爱情融进成才目标中,才能使爱情成为我们奋发向上的力量,成为我们学有所成、有所作为的动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论文3000字9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不断上升,需要高校采取措施来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可以通过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咨询工作水平、改进工作方法等方面来实现。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近年来,由于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不断上升。一项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实施的调查显示,有超过40%的大学生认为他们面临着来自就业、学习和经济负担的巨大心理压力。此外,还有10.6%和6.8%的人表示心理压力来自于“人情冷漠”和“人际关系紧张”[1]。这些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热点和重点。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以及推动和谐校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校和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存在偏差

部分学校和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存在偏差。他们将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仅仅视为解决心理问题的手段,认为只有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才需要进行心理咨询。因此,大部分学生认为只有在有病的情况下才需要咨询,而心理咨询中心则被视为治病的地方。由于害怕周围同学的异样目光,部分有强烈心理咨询愿望的学生不敢去咨询中心寻求帮助,只能独自查找资料或向身边的同学、朋友求助。这导致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降低。

2、心理咨询工作水平亟待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要求都很高[2]。然而,在很多高校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的人员大多是兼职或“半路出家”,他们缺乏正规的心理学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专业化程度偏低。这导致了心理咨询工作的水平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许多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效果评价较低。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设和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3、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宣传力度需要加大

大多数学生对心理健康咨询和教育工作知之甚少,因此,高校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理解。校园广播电台、校园网络、橱窗、心理教育专刊等媒介可以用来广泛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大学生心理健康月、开办心理讲座、心理知识竞赛等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此举有助于转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让他们明白善于求助也是一种能力。

4、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方法有待完善

目前的心理咨询工作方法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心理咨询,如面对面咨询、书信咨询、电话咨询和网络咨询等。这样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另外,还可以通过团体心理咨询来解决学生中的共性问题和焦点问题。团体咨询有助于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当然,在进行心理咨询时,要遵循自愿原则,不能采取强制手段使求助者参与。

另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存在着价值取向上的偏差。大多数学校关注心理问题,而忽视了心理健康的积极心理学取向。因此,高校应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和基本原则,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疾病预防和治疗的病态心理学取向区分开来,以更好地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反馈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4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88号-1 客服QQ:239313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