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演讲致辞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500字左右6篇
大小:478.03KB 4页 发布时间: 2024-03-22 16:25:53 9.68k 8.6k

一、前言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高等院校连续多年的扩招,现阶段的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与以往不同,大学生再也不是社会中的天之骄子,而成为了普通人的一员。然而,大学生生活在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中,经常会产生忧愁、紧张、压抑等情绪反应。他们在心理上也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各种问题,导致了大量负面新闻的出现。因此,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必须成为一个健康、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这里所说的健康并不仅指身体的健康,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病态和病态,而是个体在集体、精神、社会适应能力上的健全和完好状态”。

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人的体质,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同时,人们逐渐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体育锻炼是人们根据需要自我选择的一种活动,通过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和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和支配休闲时间为目的。在体育锻炼中,人们要不断克服身体的不适,在竞争中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心,增强集体荣誉感,学会团结协作等等。这不仅仅是对体能的锻炼,更是对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的锻炼。因此,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普遍具有稳定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包括兰州城市学院各院系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90多名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男女大学生,80多名较少或不参与体育锻炼的男女大学生,以及近5年来兰州城市学院毕业的50多名学生。

(二)研究方法

1.调查分析法

西方心理学家的研究认为,人的心理是人脑的一部分,心理健康的发展必须以身体的正常发展为基础。通过体育运动促进身体的正常、健康发展是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治疗轻度到中度情绪沮丧的方法,可以较好地缓解或治疗学生的心理问题,比个体心理治疗和集体心理治疗等方法更容易被大学生接受。通过与爱好体育锻炼的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并与不爱好或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爱好并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大多数都具有健全的性格,如大胆、泼辣、自信、不怕挫折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的智力功能,不仅在注意力、记忆力、反应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等方面提高,还可以使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疲劳感减少等。这些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的智力功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这样的大学生在走向社会后,能够快速适应环境,受到所在单位的欢迎,并且能够很快取得成绩,脱颖而出。

通过对普通院系学生、体育专项运动员,以及毕业生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人们参与体育锻炼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包括生理的、心理的以及社会性的需要。

从生理方面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是出于身体健康、促进身体活动、增强体力和耐力、促使动作机敏、解除疲劳、保持良好睡眠等方面的需要。

从心理方面来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认为参加体育锻炼可以调节情绪、掌握技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增强上进心、强化注意力、锤炼意志力,使自己的性格变得开朗,并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从社会性的需要来看,许多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扩大社交面、结交新朋友、增强凝聚力、提高竞争能力,以及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

对调查结果进行深度和广泛意义上的分析,可以总结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们的普遍需求为:(1)增进健康的需求;(2)追求运动带来的快乐、振奋和放松感;(3)在运动情境中获得友谊和社会交往的机会;(4)作为工作和学习活动的补偿和调整,以转换和调整情绪;(5)展示体能和技巧,满足追求成就和自我需求等;(6)了解体育知识,掌握运动技能的认知需求。

2.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经过汇总、筛选、归纳和辩证分析,发现坚持体育锻炼可以使锻炼者身体强健、精力充沛,因此,体育锻炼对改善人的身体形象和身体自尊至关重要。

身体形象是指人脑中形成的身体图像,身体形象障碍在正常人群中是普遍存在的。身体自尊主要包括对自己运动能力的评价、对自己身体外貌的评价,以及对自己身体抵抗力和健康状况的评价。研究表明,54%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体重不满意,与男性相比,女性倾向于高估自己的身高,低估自己的体重。此外,身体肥胖的个体更可能出现身体形象和身体自尊方面的障碍。

身体形象和身体自尊与大学生的整体自我概念有关。不论男性还是女性,对身体形象的不满意会导致个体的自尊心降低,并产生不安全感和抑郁症状。研究表明,肌肉力量与身体自尊、情绪稳定性、外向性格以及自信心呈正相关。通过加强力量训练可以显著增强个体的自我概念。

3.访谈法

一年多来,课题组成员对兰州城市学院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60多名男女大学生和较少或不参与体育锻炼的40多名男女大学生进行了访谈。

在与大学生的访谈中了解到,兰州城市学院的许多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曾结合学生的心理问题提出了一些体育锻炼的方法。受访者普遍反映,高校体育教师在学生体育锻炼中采取不同的方法,可以在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在心理健康方面得到不同的收获。例如,有些受访者谈到,他们大一刚入校时非常胆怯,与陌生人交流时会脸红,影响了人际交往。体育教师鼓励这些学生多参加游泳、单双杠等体育锻炼,要求他们克服害羞、怕摔等心理障碍,培养勇敢无畏的精神,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这些学生的交往困难有所克服,交往障碍有所减轻。还有一些受访者表示,他们过去在处理事情时犹豫不决,做事不果断。体育教师要求他们多参加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跳高、跳远等体育项目的锻炼,通过这些对参与者有快速、敏捷要求的项目的不断锻炼,克服或缓解了这部分大学生的犹豫不决问题,大大增强了他们办事果断的能力。还有一些大学生反映,他们遇事急躁、容易冲动。体育教师要求他们多参加下棋、打太极拳、跑步等项目的锻炼,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增强自控能力,缓解了急躁冲动的问题。

大学生们的实践证明,不论是力量训练、跑步、散步,还是其他形式的有氧运动,都可以减轻学生们的轻度到中度的情绪沮丧,对焦虑引起的其他类型的精神失调也有帮助。

三、研究结论

通过体育锻炼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方式是切实可行的,而且是有效的。但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要针对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进行体育锻炼,并且要长期坚持;二是要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体育锻炼成为大学生的内心需要,使广大学生将体育锻炼视为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同时,要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即使只是作为观众去观看比赛,也可以让大学生抛弃以往的隔阂和距离,通过非言语的交流增加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对以后的合作和沟通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500字左右4

[摘要]

当代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当前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政治方面;二是思想认识;三是心理健康;四是实际生活。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是灵魂,道德教育是核心,法制教育是保证,心理教育是基础。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大学生心理特点,帮助他们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帮助大学生处理好环境,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关系,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生命质量直接关系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命运,唯有身心健康的大学生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具有正常的智商和情商,积极乐观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完整的人格,能够懂得挖掘自身的特长与潜质,有良好的心理效能,能够圆满的完成繁重的学业,很好的处理社会关系,正确处理和看待个人情感问题,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获得适合自己的理想职业。而心理不健康的大学生,心理困扰多,心理效能低,从而很难解决和处理大学期间发生的各种问题。

一、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1、大学生心理偏差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郁闷”一词已经成为大学校园最流行的语言,“学习枯燥不见成效郁闷”“生活没有意思郁闷”“闲着郁闷”“生活单调郁闷”“失恋郁闷”长期郁闷的结果就是心理问题的产生。除了这些问题,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现象,如生活空间越来越大,成长空间越来越小;房屋空间越来越大,心理空间越来越小;外界压力越来越大,内心的动力越来越小。由此大学生因为种种心理问题引发的休学、退学,甚至自杀、凶杀等恶性事件呈上升趋势。这些同学的心理与同学、老师的心理存在较大差距,心理存在差距的学生平时表现出不愿与人接近,常常出现情绪低落、心情抑郁、沉默不语等状况。

2、大学生承受力微弱

心理承受力,是指个体接受由既定事实或意外信息对其心理造成的各种影响能力。它作为心理素质的核心成分,在个体缓解心理压力过程中,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与其他同龄人相比,他们能够接受更高的教育,享受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但在知识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他们的心理状况却不容忽视。很大比例大学生的心理意志力、心理承载力都微弱到低于正常人的状态。他们常会在人际交往、学习方法、个人情感,择业就业等方面遇到各种矛盾,从而出现诸多心理问题。这种微弱的承受力会使人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不佳,从而导致自我评价低,缺乏自信,不能独立自主的思维,遇到挫折不能自我调节,缺少娱乐精神等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长期困扰没有得到及时的缓解和解决就会出现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们要积极推进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以全面推荐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大学生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

1、培养科学的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坚持体育锻炼,不吸烟不饮酒。大学生学习负担较重,就业等各方面压力大,个体在适度的压力下可以提高人的思考能力,大学生的学习应该有一定的压力,这种压力对心理健康发展及学业的完成是必要的,但不应该负担过重。如果不能合理的分配时间,就会在学习上疲于应付,导致学业上的挫折,带来苦恼和自我否定的心理问题。大学生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这为学生合理安排生活节奏,积极参加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外在条件。为了保证学习上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合理地安排每天的学习、生活、锻炼、休息、娱乐。

反馈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4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88号-1 客服QQ:239313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