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演讲致辞
心理健康现状的论文6篇
大小:482.14KB 4页 发布时间: 2024-03-22 16:27:57 18.93k 17.25k

1.5.1 校园文化的界定

校园文化是在校园这个特殊环境中进行物质和精神创造的总和,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

1.5.2 大学生心理成长的特点

大学生心理成长的特点体现在特殊年龄段和社会发展带来的新特点。特殊年龄段体现在大学生智力水平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情感的丰富。社会发展带来的新特点主要是独生子女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增多,这些特点影响了大学生心理成长的方方面面。

2.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心理成长的影响

2.1 校园物质文化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校园物质文化通过校园环境、规划布局和消费倾向等方面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因此,优化校园物质文化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对策。

2.2 校园制度文化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校园制度文化通过各种管理、奖惩等准则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因此,规范校园制度文化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对策。

2.3 校园精神文化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校园精神文化通过学校的精神、学风、师德教风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因此,内化校园精神文化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对策。

3. 结论

本研究以心理学的文化转向为理论背景,分析了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心理成长的影响。通过优化校园物质文化、规范校园制度文化和内化校园精神文化等对策,可以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因此,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是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心理健康现状的论文4

摘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课程对人才培养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当今全面实施新课程,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年代,学校、教师、家庭都有责任和义务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农村初青少年由于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经济、文化等各种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学生家长陈旧观念的影响对教育者来说带来了新的课题与挑战,强化初青少年的现代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农村;初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是教育界和全社会的热点、焦点,从各方面来看,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情况令人担忧。据有关报道,约有20%的学生具有各类的心理问题,而农村学生占中国学生的半壁江山,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文化氛围不浓,绝大部分农民对教育缺乏足够认识,对心理教育相关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同时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很薄弱,受农村大环境的影响,农村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在农村这部分具有各种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的学生基本上得不到帮助,绝大部分不得不忍受家长和同学的误解和责备,无法和他人交流个人问题,更有甚者休学在家。在农村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一、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分析

(一)学习压力重

在应试的达摩克利斯剑之下,学生始终处于高强度学习压力下,整日惴惴不安,心事重重 ,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在这种心理压力之下就会产生厌学,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国家教育委员会的一位负责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说,青少年厌学的有30%,有的县甚至高达60%”。 而且特别害怕考试,总担心自己考不好,会遭到教师的嘲讽,同学的轻视甚至家长的埋怨和打骂,。自己平常学习不错,但一接近考试就紧张,拼命准备,总是失眠。而考试前又会感到不知所措,甚至还会头痛,所以每次考试都考不好,循环往复,到了一听考试就恐惧的地步,成绩也一直上不去,对学习就没有了兴趣。

(二)心理承受能力弱。

风险和挫折是人生中难免的事,敢冒风险和战胜挫折,这才是人生应有的品格。可是,由于青少年学生特有的天真幼稚,使他们对复杂艰难的现实生活缺乏心理准备,一旦遇上风险和挫折,心理堤防容易崩溃,情绪容易低落,产生失望感甚至信念危机。

(三)自私狭隘,虚荣心强。一些学生常为一点小事而跟别人闹意见,斤斤计较,并且在很长时间内不能自我解脱,甚至耿耿于怀,缺乏包容开放意识,自以为是,瞧不起人,缺少对别人的欣赏与尊重,学习上生活上只能听恭维,不能听批评,只能比别人强,不能让别人超过自己,对强于自己的人,常常犯"红眼病",当面冷嘲热讽,背后挖苦打击。对有小错或有负于自己的人,常常斤斤计较,甚至怀有报复心理。

(四)缺少意志、毅力。

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现在,青少年独生子女多,有的从小过着"众星捧月"式的"小皇帝""小公主"生活,有的读书学习缺乏毅力,善始而难以善终,遇到困难与失败,表现为意志软弱,缺少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决心,由于农村学生基础较城镇有较大的差距,而部分家长,老师对学生的期望还是比较高,总希望能有所作为。这样就会在理想和现实中产生差距,家长、老师会表现出对学生要求过于高。然而在做思想工作时又往往单调,缺乏科学性,甚至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这样导致学生则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常因一次考试失败而灰心丧气,自我感觉前途渺茫,失去自信心,最终导致某些心理问题的产生。

(五)情绪易波动,自控能力差。

心理学家一致认为,在决定成功的诸因素中,智商只起20%的作用,80%的作用来自于其他因素,其中包括"情商"等非智力因素("情商"即"情绪商数"的简称,它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教授丹尼尔.戈尔曼提出的)。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控制自己,当外界诱因强烈时,容易动摇。当学习中碰到困难,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表现为悲观、失望,甚至退缩,意志崩溃,破罐子破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六)上网,抽烟,早恋,拉帮结派等不良风气盛行

随着互联网进入村镇,农村的孩子也开始迷恋于网络游戏。在双休日,不大的网吧里几乎全是学生,时常烟雾缭绕,乌烟瘴气。由于是农村,大部分学生的家长都在外打工,这些学生在双休日几乎是无人监管,家里也就成了他们的天下。有些学生经常在家通宵看电视,看录象,陶醉于凶杀,恐怖,暴力,色情等情节中。扭曲了心灵,于是出现了早恋等一些现象。有的学生还拉帮结派,成立了自己的团伙,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甚至有些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七)挫折适应能力差

青少年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青少年们的反方式有两类:消极的反应与积极的反应。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了。

二、引发当前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主要是社会理想与信念的紊乱,由于农村娱乐设施落后,许多家长空闲时,以打麻将,打牌消磨时光。有些还充斥着赌博的恶习,有些农民还大搞迷信活动,散步一些反科学的歪风邪气。同时,我国农村发展正处于转型期时期,由封闭向开放转变,由农业主导向工业、信息时代转变。在转型期中,由于新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涌入,为旧有的农村观念带来冲击,如拜金主义、权利意识等,给纯洁的青少年心灵造成很大冲击。若缺乏及时有效的引导,会造成学生心理的迷惘,极易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特别我县“沙县小吃”遍布全国,家长外出做小吃挣钱快,生活水平也提高了。我县农村青少年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二)、学校原因

学校课程与学生兴趣爱好的矛盾。大多数的同学并不喜欢一些抽象或枯燥的课程,加之。课业负担很重,考试频繁,加上教师教育方法失当,又缺乏心理健康指导使学生处于恐怖和焦虑当中。在农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中学还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并且由于资金和师资的制约,普及不够,方法仍较简单,学校教育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知行不一”的问题,学生心理问题未引起足够重视,心理教育意识淡泊,这也是农村青少年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家庭因原因

父母的过分保护,使青少年在生活上产生了依赖性;在性格上形成了自私性,在情感上具有了脆弱性。家庭的非科学化教育使一部分青少年失去了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很多农村学生家长在外地打工,没有精力管理或督促子女的生活与学习,有些是单亲家庭或“空巢”家庭,这些学生的生活起居与学习状况处于放任自流的现状,因此他们生活中的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也造成了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有些家庭因父母离异、双亲外出、生活贫困等原因,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机会少,他们有部分常年在外,要么打工,要么做生意,无暇照顾孩子,更不要说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使得孩子就像“孤单的候鸟”有话无处说。家境方面的原因使得大部分的农村孩子争强好胜,又有些自卑失落,这也促成了他们的一些心理问题的产生。如某校一学生因家庭贫困,整天沉溺于如何赚大钱的幻想中去而不能自拔,久而久之导致精神幻想症。

(四)、自身原因

反馈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4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88号-1 客服QQ:239313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