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于致敬五一劳动节演讲稿的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帮助,欢迎各位阅读和下载。
致敬五一劳动节演讲稿1
亲爱的尊敬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很高兴能够站在这里。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关于人与劳动的关系。
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生物似乎都在从事着劳动。劳动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品质,而正是通过劳动,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人类”。然而,为什么蚂蚁尽管劳动得如此努力,却没有成为世界上最聪明或最强壮的生物呢?这是因为劳动的方式不同。劳动的价值不仅体现在锻炼我们的意志和创造力,在劳动的过程中我们还能培养智慧。我们的祖先通过劳动学习,从猿猴中脱颖而出,逐步进化成为今天的人类。让我们假设一下,如果我们的祖先在进行最简单的劳动时没有思考,没有使用工具,那么我们是否还会生活在寒冷的石洞中,过着原始的生活?劳动需要智慧的激发,而智慧也需要劳动的支撑。
劳动永远是光荣的,不分贵贱。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是劳动,处理办公室事务也是劳动。每一个环节的劳动都是社会不可或缺的。因此,我们要尊重劳动,感恩劳动。尽管现在的人工智能已经达到了可以替代一些人力劳动的水平,但它们仍然是劳动的产物——如果没有科学家日以继夜的劳动,它们又怎么会出现呢?劳动应该永远被珍视,它是人类最宝贵的品质之一。
然而,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些人将劳动视为耻辱,而非光荣。这实在是令人痛心又无可奈何的事实。什么时候,劳动成了“脏、累、丢脸”的代名词?有些人嘲笑他人的劳动,并以自己不用劳动为荣,但他们是否想过,其实那才是最丑恶的行为呢?
尽管我们还没有真正参与到劳动中,但我们必须树立起对劳动的敬畏之心。如果你觉得某些劳动是肮脏、辛苦的,那正是因为如此,你应该努力工作,利用科技使它们变得更加干净和舒适。只有这样,你才有资格去评判它们过去是否肮脏或辛苦。
劳动是一项光荣的事业,它不仅是个人成长的机会,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让我们共同努力,尊重劳动,珍视劳动,为创造更美好的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大家!
致敬五一劳动节演讲稿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能够站在这里演讲!
曾经的我很迷茫,路在脚下,心却不知在何方。淡淡苦涩只有自己品尝。直到到了富士康,来到产线上,拥有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时,我终于体味到那种久违的充实感。产线上很好,每天大家一齐为同一个目标奋斗,互相竞争,又不乏相互的帮助!线长的教诲,老员工的身体力行,新员工的澎湃激情,使得产线的运行,就像是一场和谐的音乐剧,每个人都是剧中主角,用自己的方式演绎着闪耀的青春。
青春的本质在于热情,在于活力,在于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二十来岁的我们,可以选择混迹市井,颠沛生活;也可以选择,大吃大喝,及时行乐。但这样我们的青春会如风般悄然隐退,没有价值的实现,我们的青春将变得苍白。在产线上:我们认识新朋友,成为志同道合的团队;我们接触新科技,提升自我;我们认真工作,用劳动的乐趣冲走我们心中的晦涩。产线劳动强健我们筋骨,历练心志!我们为社会创造了价值,实现了自我,于是我们的青春就会愈加闪耀!
常听人说,人的一生能遇到一位好老师是莫大的幸福。我很幸福,因为我在童年时代就遇到了许多好老师。老师你对我的关心和抚爱使我在童年时代就萌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长大后,我也要做一个像我的老师那样的好老师,让我的学生也能像我一样幸福。当我捧着毕业证书和一本本鲜红的荣誉证书走出师范大门时,曾信誓旦旦地想:终于到我大展身手的时候了。当时的我岂知:理论诚可贵,实践价更高。
从学生到老师,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很想让我的生活像交响乐一样雄浑有力,很想让我的生活像诗歌散文一样浪漫抒情。可是,当我将生活进行零碎的整理,却发现:生活一如既往的平凡、繁杂、琐碎。我开始怀疑当初的选择,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生活吗?这就是我一直期待的生活吗?这就是我宝贵青春的体现吗?学生时代的激情在现实面前一败涂地,我感到有些不知所措,甚至,有了一丝退却。
与此同时,来自学生的热情与纯真,也在一点点地感染着我。忘本了那一张张由陌生到熟悉的笑脸,忘不了夹在教案本里那老师您辛苦了的字条,[莲山~课件]忘不了节日里那一句句盈满祝福的问候。
清楚地记得那年冬天,一名学生在课间玩耍时不小心摔倒了,头撞在花池的棱角上,顿时鲜血直流,我闻讯后急忙把学生送到医院。看着医生为那个孩子清洗伤口、缝针、上药、包扎,我的手心也直冒冷汗,可我还要强忍着内心的紧张去安慰那个受伤的孩子。
由于学生离家较远,家长来学校不方便,所以,以后的换药、拆线,都由我这个年轻的班主任领着孩子一趟趟的往医院跑。当时,正赶上学校组织大规模的考试,课堂上,我还要领着学生进行紧张的复习,并且,班里的正常工作一项都不能落下。
一个多星期下来,我有些吃不消了,当我带着嘶哑的嗓音讲完了当天的课程,晚上放学后,又拖着疲惫的身体去检查学生寝室。原以为孩子们已经睡着,可眼前却突然出现一排小脑袋,一个个带着诡异的笑容。正在诧异的我一转身,看到身后一个小家伙儿,手里提着一个装满了润喉片、苹果、饼干的方便袋儿,直往我手里塞。其他学生也跟着随声附和:“老师,这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好可爱的谎言。
我清点完学生人数,出门前把那兜东西放到一个学生床上,对他们说:“谢谢大家对老师的体谅和理解,把这兜东西物归原主。”谁知,我刚走出寝室没多远,身后传来一个熟悉的叫老师的声音。在那个寒意袭人的冬夜,一个小家伙儿穿着单薄的衣服,光着小脚丫,“啪啪啪啪”向我跑来,把那兜东西往我手里一塞“老师,给您。”扭头就跑。那一刻,所有的辛苦和委屈全部化为乌有,溢满心头的只有甜蜜的幸福和满足。
于丹教授的学生曾经这样为老师定义:老师是为学生缝补翅膀的人。乍一听,我很诧异;再一想,我很惭愧。原来我一直都没发现,围绕在我身边的竟是一群天使。从此,我不再徘徊,不再抱怨,我要让平淡的日子酝酿出香浓的诗意,我要让平凡的事业幻化成美丽的风景。
上海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认为:讲课就是生命在歌唱。是啊,三尺讲台,有春的绚丽,秋的斑斓;有世界的奥妙,人生的真谛;有五千年的文明,八万里的境界。讲台就是老师们的人生舞台,在这里,我们用知识来播种,用粉笔来耕耘,用汗水来浇灌,用心血来滋润。让我们伸出双手,高举希望的火炬,凭着岁月赐予我们的年轻臂膀和满腔热情,纵情歌唱,舞步飞扬,让我们的青春在教育这片热土上永放光芒。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致敬五一劳动节演讲稿3
亲爱的同学们: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诗句,描述了农家人的劳动生活。他们一家人从早到晚都在忙碌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按照最自然的方式生活,享受着最平凡的幸福。
“夙兴夜寐,扫洒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经常看到不尊重劳动的现象,“昼出耘田,夜间纺麻”的农业文化逐渐消退。有同学曾经说过:“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难道我们的学习只是为了增长知识、提升技能吗?我们不知道,“德智体美劳”是对人素质定位的基本准则,劳动是人全面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我呼吁同学们,要热爱劳动,不要成为一个缺乏劳动意识的人。
还记得那个以高分进入大学的13岁神童、17岁考取中科院硕博连读的严永明吗?但你们可能不知道的是,21岁时,他因为生活不能自理而被中科院劝退,众人都感到震惊!严永明可以说是学习上的“天才”,但在生活中却是“弱智”。从小到大,他所有的事务都由母亲代劳,甚至在他读大学的时候,母亲搬到学生宿舍照料他的起居。在中科院学习期间,他穿着凉拖在大冬天在天安门闲逛,只因为母亲没有及时告诉他要换鞋。这样的“巨婴”可以说是教育的失败品!劳动从来不是低人一等的事情,相反,自力更生、自给自足一直都是被人们称赞的美好品质。所以,同学们,要自己动手,不要期望有什么“终身保姆”,更不要寄希望于人工智能。如果没有劳动,你还能被称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吗?
一代名将曾国藩曾经评价一个家族的兴败时说过,其中一个标准就是“看子孙有没有做家务,因为勤劳、劳动的习惯会影响一个人一辈子。”劳动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同学们,要热爱劳动,勤于生活,努力让自己的生活稳步前进,全面发展,不要成为一个缺乏劳动意识的人。
谢谢大家。
致敬五一劳动节演讲稿4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热爱劳动是一种美德》。
同学们,每年的五月一日是国际劳动节。劳动教育是人生必修课,良好的劳动习惯对于我们少年儿童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如果一个孩子不爱劳动,自然就缺乏劳动的体验。谁能真正理解和感受到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涵义呢?你们能体会到爸爸妈妈赚钱的不容易吗?要知道我们每天吃的、穿的、用的都是爸爸和妈妈用劳动换来的呀!劳动的过程也是实践的过程。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和创造。如果我们没有好的劳动习惯,我们学到的知识就难以运用到生活中去,更谈不上应用和创造。劳动对于培养每个人的健康人格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儿童劳动时间越长,独立性越强;儿童从事劳动的时间越长,越有利于形成勤劳节俭的好品德。让孩子从小干家务,可以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珍重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等品质,我们长大以后自然比那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更有出息。这一调查结果证实了,家务劳动与孩子成才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我们要热爱劳动,就需要把劳动变成一种习惯,如果养成了这种好习惯,劳动就成了一个愉快而自然的过程。经过老师们的了解与调查,不少同学经常在家帮助父母干家务,做一些像洗衣服、刷碗、摘菜、买东西、打扫卫生、整理房间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也不排除有些同学吃饭用叫、吃完撂下碗筷抹嘴就走现象,不排除晚上让父母铺床,早晨让父母叠被现象,不排除父母偶尔支使点活、马上小嘴撅起老高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