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一些关于商朝官员服饰介绍精选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1.玄端
自天子至士皆可穿,为国家的法服,天子平时燕居之服。诸侯祭宗庙也穿玄端,大夫、士早上入庙,叩见父母也穿这种衣服,玄端衣袂和衣长都是2.2尺,正幅正裁,玄色,无纹饰,以其端正,故名为玄端。诸侯的玄端与玄冠(委貌冠)素裳相配,上士亦配素裳,中士配黄裳,下士配前玄后黄的杂裳,并用缁(黑)带佩系如裳之色。
2.深衣
深衣的形制
一般用白布制作,深衣是上衣与下裳连成一起的长衣服,但儒家学者为了继承上代传统观念,按规矩在裁剪时仍把上衣与下裳分开来裁,然后又缝接成长衣,以表示尊重祖宗的法度。下裳用6幅,每幅又交解为二,共裁成12幅,以应每年有12个月的含义。这12幅有的是斜角对裁的,裁片一头宽、一头窄,窄的一头叫做"有杀"。在裳的右后衽上,用斜裁的裁片缝接,接出一个斜三角形,穿的时候围绕于后腰上,称为"续衽钩边"。这种款式就像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西墓出土的那种"曲裾"袍的样子,但具体的裁法,书上的说法也不一致。据《深衣篇》记载,深衣是君王、诸侯、文臣、武将、士大夫都能穿的,诸侯在参加夕祭时就不穿朝服而穿深衣。在儒家理论上,说深衣的袖圆似规,领方似矩,背后垂直如绳,下摆平衡似权,符合规、矩、绳、权、衡五种原理,所以深衣是比朝服次一等的服装。庶人则用它当作"吉服"来穿。深衣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3.袍
袍也是上衣和下裳连成一体的长衣服,但有夹层,夹层里装有御寒的旧棉絮。如果夹层所装的是新棉絮,则称为"茧"。若装的是劣质的絮头或细碎枲麻充数的,称之为"缊"。在周代,袍是作为一种生活便装,不是礼服。军队的战士也穿袍。《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是描写秦国军队在供应困难的冬天,共同合披袍服克服寒冷的诗篇。
4.襦
襦是袍式之短者,即比袍短一些的棉衣。如果是质料很粗陋的襦衣,则称为"褐"。褐是一般百姓穿的粗布短衣。《诗-豳风》:"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5.裘
我们的祖先最早用来御寒的衣服是兽皮,用兽皮作衣已有几十万年的历史。原始的兽皮未经硝化处理,皮质硬而且有臭味,商朝时不仅早已掌握熟皮的方法,而且懂得各种兽皮的性质。例如天子的大裘采用黑羔皮来做,贵族穿锦衣狐裘,《诗-秦风》:"君子至止,锦衣狐裘。"狐裘中又以白狐裘为珍贵,其次为黄狐裘、青狐裘、虎裘、貉裘,再次为狼皮、狗皮、老羊皮等。狐裘除本身柔软温暖之外,还有"狐死守丘"的说法,说狐死后头朝洞穴一方,有不忘其本的象征意义。天子、诸侯的裘用全裘不加袖饰,下卿、大夫则以豹皮饰作袖端。此类裘衣毛朝外穿,天子、诸侯、卿大夫在裘外披罩衣(裼衣),天子白狐裘的裼衣用锦,诸侯、卿大夫上朝时要再穿朝服。士以下需人无裼衣。
(一) 服饰用料与式样
1. 用料。这里主要讲服装所用的材料
据地下出土文物和文献记载,殷商时服装的主要用料是兽皮、葛麻、丝及青铜制品。那时没有棉花。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桑”、“蚕”、“丝”、“麻”、“革”等字,殷墟出土的玉人身上,已是上衣、下裳,并出土了我国最早的提花丝绸织物的残片。青铜盔和皮毛制成的鸡冠帽及麻葛制成的履。
2.衣服式样。
殷商时人们穿的衣服,梁思永考证说:“高领右枉短衣,短裙,裹腿,翘尖鞋,可见殷代一部分人之装式。衣缘、裙褶、腰带之纹饰,皆常见于铜器、陶器、室壁、仪仗之纯粹殷花纹。”
据甲骨文和文献记载,上边的叫衣,下边的叫裳。衣为高领右枉的短上衣,冬天除了外衣还有裘,即毛朝外的兽皮;缝缀成直领右枉的上衣。裳是一种短裙子,不论男女,都穿这种短裙,所以殷商时人在屈身的时候要跪行,坐的时候要跪在自己的脚后跟上,两膝并拢,才不露出下体。如果坐的时候两足向外叉开,形如簸箕,则称为“箕居”,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而且是对别人极大的侮辱
二)鞋和帽
殷商时,人们既穿鞋又戴帽。
《中华文化5000年》说:“夏商周时期,中原地区华夏民族“戴帽”,“着翘尖鞋。”《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对殷商时的鞋和帽作了较多考证。引《礼·内则》云: “古人屐状,如今日皮鞋,于脚面用绳连接之,使固而不坠。下为薄木板两层,中空,四面有墙,故泥湿不能及足。”这大概是木屐之类。
帽。殷商时有冕、有冠,还有巾和愤。
头饰。
殷商时,不管男女,都留头发,不剃不剪。头发长得长了,挽在上面,盘住,固定。殷商时人对头发很看重,头饰也很讲究,尤其女人更是如此。《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说:《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引《曲礼》说:“敛发勿鬓。”
“益发也。”言取他人之发,即假发也。假发不庄雅,故礼以为戒。这也是关于假发的记载。《诗经·都风》又说:“玉之填之,象之缔之。”(笺曰:“缔,所以摘发也。”即今之梳也。有齿,以象牙为之,取其洁而滑。然此只贵妇人能办,若庶人则以木为梳,所谓掸栉也。)
(三)佩物
佩物就是身上、颈上、手上等佩戴的饰物。佩戴饰物,在殷商时代是很流行的。
殷商时爱玉成癖,佩玉成风。
不但王侯贵族,连平民百姓也以有一件佩玉而感到自豪或有身价。
所佩戴之饰物,以玉器为多为贵,也有贝类、蚌类、骨制品、石制品等。
安阳殷墟出土的佩饰器就很多,玉器有佩玉:玉人、玉象、玉虎、玉鸟、玉龙、玉鱼、玉蝉、玉蚕、玉珠及专用于头部的笋、替、钗、挡;用于颈部的串、项链;用于腕上的环、镯等等。
可以想象,殷人身上佩玉,特别是女人,睁琼作响,清脆悦耳,婀娜多姿。
除了玉佩之外,还有石、骨、蚌、贝等饰物。比起玉器要易得得多的这些饰物,大概是平民或奴隶为美化自己而佩戴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