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建安七子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建安七子与“三曹”往往被视作汉末三国时期文学成就的代表。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人。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能诗善文。
创作风格:长于奏议散文,作品体气高妙。
代表作:《荐祢衡表》、《与曹公论盛孝章书》。
陈琳(?-217年),字孔璋,广陵射阳(今江苏宝应,一说盐城盐都区大纵湖)人。汉末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
创作风格:以章表书记闻名,诗歌比较刚劲有力。
代表作:《饮马长城窟行》、《移豫州檄》、《为曹洪与魏太子书》。
刘桢(?-217),东汉名士,建安七子之一。字公干,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博学有才,与魏文帝友善。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于诗歌创作方面。
创作风格:擅长诗歌,气势高峻,格调苍凉,风格遒劲,语言质朴。
代表作:《赠从弟》三首、《失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