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的故事被誉为是世界十大悲剧之一,是我国元代杂剧的名人关汉卿写的著名悲剧故事,你看过窦娥冤的的故事吗?你记得窦娥冤被斩前许的三桩愿望是什么吗?接下来为大家讲解窦娥冤的故事内容和赏析,一起来学习吧。
《窦娥冤》写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冤屈故事。全剧四折一楔子。剧情是: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染白绫、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
《窦娥冤》故事渊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
依据:《窦娥冤》故事原文写道:“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窦娥临终发下“血染白绫、天降大雪、大旱三年”的誓愿。
原文:要一领净席,等我窦娥站立,又要丈二白练,挂在旗枪上。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者。
原文:大人,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
原文:大人,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
东周周景王时,苌弘任上大夫。景王死后,王族内乱,苌弘和卿士刘文公联手,借晋国帮助平乱,辅立王子即位,史称周敬王。苌弘忠心耿耿,尽心竭力,又有修齐治平之雄才大略,深得周敬王的信任。君臣同心戮力,想复兴周朝,但是,他们这样做,引起诸侯国中一些政客的嫉恨,卫国大夫彪说:“周王朝自从幽王昏乱以来,至今已历十四世了。苌弘还想复辟,一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不久,晋国的范氏、中行氏、智氏、赵氏、魏氏、韩氏六卿内讧混战,范氏和中行氏被其他四氏剿灭。范氏原为晋国执政正卿,又和周王室的卿士刘文公有姻亲关系。因此,在晋国内乱时,周王室明显地站在范氏和中行氏一边。赵、智、魏、韩四氏灭了范氏和中行氏后,接着又追究周王室中支持范氏和中行氏的人。他们知道刘文公根基深、地位高,无法扳倒,便指名道姓要周敬王惩治苌弘,而周敬王认为苌弘是辅立自己的功臣,一向忠心不二,不肯惩处他。
晋国正卿赵鞅便派大夫叔向出使周王室,用阴谋诡计离间周敬王和苌弘的君臣关系。他故意频繁地同苌弘接触,有时密谈到深夜才告辞,试图引起周敬王和刘文公的怀疑。最后,叔向去晋见周敬王时煞有介事地说:“大王,我们晋国已经查明范氏、中行氏之乱与苌弘无关,你不必再查究苌弘了。我也便告辞回国复命去了。”叔向临走时,故作匆忙状,不慎把袖中一封伪造的信件遗落在殿阶上。内侍把信捡起来交给周敬王。周敬王打开一看,竟是苌弘写给叔向的密信。信曰:“请转告晋君,尽速发兵攻打周国,我将迫使敬王废黜刘氏,以作内应”云云,周敬王把信传给刘文公,刘看了大怒,不辨真假,不由分说,立即要周敬王搜捕苌弘,诛灭其九族。周敬王念其辅佐之功,不忍加害,但最终还是把苌弘放逐到千里之外的蛮荒蜀地去。
苌弘有口难辩,悲愤交加,没想到自己对周王室一片忠心,到头来却因一封假信,落得如此悲惨结局。他到蜀地后,郁郁寡欢。不久便剖腹开膛自杀了。苌弘的冤死,引起了当地吏民的怜惜同情,他们把苌弘的血用玉匣子盛起来,埋葬立碑纪念。三年后,掘土迁葬,打开玉匣一看,他的血已化成了晶莹剔透的碧玉。后人遂用“苌弘化碧、血化碧、碧化、碧血、血碧、三年化碧”等形容刚直忠正,为正义事业而蒙冤抱恨。
相传上古时代,蜀地有一位很贤明的部落首领,名叫杜宇,他领导臣民走出了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蛮荒时代,深受百姓爱戴,人们尊称他为望帝———寄托了百姓对他的殷殷期望。当时,与巴蜀东邻的荆州,有个叫鳖灵的人,因犯法被判了死刑,他不甘束手待毙,便连夜越狱逃亡,驾着一叶小舟,沿长江溯流而上。到了蜀国,便去拜见望帝。望帝见他谈吐不凡,颇有一番治世壮志,确实是个人才,便任命他为蜀国宰相。鳖灵一上任,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兴修水利,发展生产。百姓富足,安居乐业,蜀地因之成了天府之国。不料,天有不测风云。过了几年,四川盆地气候变暖,酷热异常。蜀国都城西北的玉垒山上积雪消融,洪水泛滥,大部分地区成了水乡泽国,许多人流离失所。鳖灵带领数万名民工,叩石垦壤,疏浚河道,修筑堤坝,植树造林,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治理了水患,让蜀地百姓重建家园。
当鳖灵凯旋都城时,望帝亲自出郭迎接,并设宴为他庆功。这时望帝决心禅让帝位,但又怕鳖灵不肯接受,便乘夜悄悄离开宫殿,隐居到西山修道去了。临行前,望帝留下一道命令,遍告天下,把帝位让给鳖灵,新君帝号开明氏,希望百姓服从新主领导,不要以他为念。不料这鳖灵原是江湖的混混,劣根性未改,入主蜀宫后,一阔脸就变,骄奢淫逸,不久便掏空了国库,于是横征暴敛,搞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消息传到西山,望帝懊悔不已,郁郁病故。
望帝死后,化作杜鹃,叫声十分哀怨凄苦,直至啼出血来。但是,他至死没有忘记他的人民,每到早春二月,他都在山中呼唤着“布谷———布谷”,催促百姓下田播种。因此人们又称杜鹃鸟为布谷鸟。后人遂用“望帝啼鹃”比喻冤魂的悲鸣。
战国时期,燕昭王姬平请齐国的邹衍等贤人来帮助治理国家,燕国的部分人对邹衍不满,在燕王面前进谗言,让邹衍蒙冤入狱,当时正值盛夏六月,天降大风雪。燕王意识到邹衍的冤屈,就释放了他。后用来飞霜六月表示冤狱。
《东海孝妇》是《列女传》中的一篇。(疑为《搜神记》所载)
原文
汉时,东海孝妇养姑甚谨。姑曰:“妇养我勤苦。我已老,何惜余年,久累年少。”遂自缢死。其女告官云:“妇杀我母。”官收系之,拷掠毒治。孝妇不堪苦楚,自诬服之。时于公为狱吏,曰:“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不得理,抱其狱词,哭于府而去。
自后郡中枯旱,三年不雨。后太守至,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枉杀之,咎当在此。”太守即时身祭孝妇冢,因表其墓。天立雨,岁大熟。
长老传云:“孝妇名周青。青将死,车载十丈竹竿,以悬五幡。立誓于众曰:‘青若有罪,愿杀,血当顺下;青若枉死,血当逆流。’既行刑已,其血青黄,缘幡竹而上标,又缘幡而下云。”[2]
译文
汉朝时候,东海郡有一个孝顺的媳妇,奉养婆婆十分恭谨。婆婆说:“媳妇奉养我勤劳辛苦。我已经老了,何必吝惜剩下的年月,长久连累年轻人呢?”就上吊自杀了。她的女儿告状到官府说:“媳妇杀死我母亲。”官府拘捕了孝妇,酷刑拷打,非常狠毒。孝妇受不住酷刑的苦楚,被迫供认承受被诬陷的罪名。当时于公当狱吏,说:“这个妇人奉养婆婆十多年,因为孝顺,名声传遍四方,必定不会杀害婆婆。”太守不听他的意见。于公争辩,意见还是没有得到采纳,他抱着定案的文书,从官府哭着离开了。从此以后,东海郡遭大旱灾,三年不下雨。后任太守到职,于公说:“孝妇不该死,前任太守冤枉杀了他,灾祸应当是从这里来的。”太守立即亲自去祭奠孝妇的坟墓,于是在她的墓上设立标志作为表彰。天上立刻下起雨来,这一年庄稼大丰收。当地老年人传说,孝妇名叫周青。周青即将被杀死时,在车上插着十丈长的竹竿,竹竿上悬挂五色旗帜。她当众立下誓言说:“我周青如果有罪,情愿被杀,我的血就会顺着竹竿流下;我周青如果死得冤枉,血就会沿着竹竿倒流上去。”行刑以后,她的血呈青黄色,沿着旗竿倒流上顶端,又顺着旗帜流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