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经典的话语出自三字经读本,连三岁小朋友都能背的出来哦,你知道三字经这本名著是谁写出来的吗?作者在什么年代写出的三字经呢?赶紧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知识吧。
三字经的作者是:王应麟。
关于《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大多数后代学者倾向的观点意见是宋儒:王伯厚,即王应麟。其中《三字经》原著的历史部分只截至到宋朝为止。随着历史的发展,为了体现时代变迁,各朝代都有人对《三字经》不断地加以补充,清道光年间有贺兴思增补的关于元、明、清三代的历史,共计二十四句话。
《三字经》的成书年代说法不一,迄今为止最早的版本是:宋末元初的1068字本。
例如:明代的1092字本,明末的1122字本,清初的1140字本及1170字本等多个版本。并出现相关注解本、插图本。如明清时期就有《增补三字经》、《节增三字经》和《广三字经》等。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章太炎〈字炳麟〉先生的《三字经》增订本,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流传最广的版本。
教本族子弟读书。
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即王应麟为了更好的教育本族子弟读书,于是编写了融会经史子集的三字歌诀。《三字经》的内容大都采用韵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像一首诗一样,背诵起来如同唱儿歌,用来教育子女朗朗上口十分有趣,又能启迪心智。因此广为流传,历久不衰,成为历朝历代最重要的童蒙养正教材之一。
应麟天性聪敏,九岁便通六经,十九岁举进士,因受到程朱学派的王埜和真德秀等人影响,任官同时勤于读经史。后授衢州西安县主簿,县民误以其年少可欺,输纳赋税时故意延迟,应麟请求郡守,绳之以法,民皆畏服,无人再敢误期。
宝祐四年(1256年),举博学鸿词科。理宗方御集英殿亲策进士,命应麟为覆考官,知举官已先将评定名次录呈,帝欲有所升降,拟将第七卷改置于首,应麟读后顿首奏道:“是卷古谊若龟镜,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士贺。”遂以第七卷为首选,及至唱名赐第,乃是庐陵文天祥。应麟读其文而能知其人,鉴赏力可谓超人一等,而天祥一生亦不负所知,真千古所未有。
寻添差浙西安抚司干办公事,迁三省枢密院主管架阁文字,改除国子录,升武学博士,再迁太常寺主簿。时丁大全为相,粉饰太平,讳言边事,应麟不受其笼络,乃向理宗恳切面奏:两淮已有边患,四川也很危急,应当加紧整治边防,不要再为大臣壅弊之言所欺骗。大全甚是不悦,乃促使台谏弹劾应麟,遂遭罢官。不久大全去位,朝廷起应麟通判台州,旋召入为太常博士,累迁著作佐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