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过指南针的朋友都知道,其实指南针上面的箭头一般是指北方的,那么为什么还叫指南针,不叫指北针呢?下面我们就来为大家解答这个疑问。
司南是最早的磁性指向器,指南针的前身就是司南,因此“指南”一词来源于“司南”。司南一词源于古代先民是居住在北方的,整体侵略路线是从北到南,指南针主要用途在于战争,称为司南,意思也是征服南方的意思。 在汉至唐的文献中,读者可读到诸如“事之司南”、“文之司南”以及人之司南等词语。唐代以后,“司南”(磁勺)奇迹般地销声匿迹,因是磁针已经问世,便称之为指南针。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南是四个方位中最尊贵的方位,皇帝的御座、宫殿、陵墓,寺庙,甚至紫禁城,一切尊贵的建筑物都朝向南方。康熙就认为指南针不能叫指北针,是因为“力量、精气和繁荣都在南方”。古有“南面为王,北面而朝”之说,即面朝南方位的称帝王,面朝北方的则是朝拜君王的臣子,帝王就座议事都是面向南方。正屋的门窗都开向南。所以指示方向,也以南为主。
在我国古代文化里,南为阳,北为阴,而磁针是铁打磨成的,铁属金,按五行生克说,金生水,而北方属水,因此北方之水是金之子。铁产生于磁石,磁石是受阳气的孕育而产生的,阳气属火,位于南方,因此南方相当于磁针之母,所以要叫“指南针”。
古代人指北是不用指南针的,而是通过看北极星。在很久以前,古人就对天上的恒星、行星、星座感兴趣,勤于观察。他们对天空中的北斗七星是相当熟悉的。这7颗亮星中的4颗组成斗形,另3颗组成斗柄,并且知道北斗星可以用来指示北方。因此用北极星指北是中国人的常识、中国人的传统和习惯。有了这个可以指北的标志物,就不需要其他的标志来特意指北了,如同日出东方一样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