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洞背靠青山,面临绿水,贴壁临空,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翘翼飞檐、雕梁画栋。这些古建筑依山因地,与悬崖、古木、藤萝、岩畔、溶洞天然合成,融为一体,巧夺天工。既有临江远眺的吊脚楼,也有恬静幽邃的寺院禅台,有朗朗书声的学子院,更有锣鼓喧天的戏台,集天下山水楼阁荟萃为一方。
青龙洞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迄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这片建筑群的总体特点是:依山而立,贴壁凌空。这里山势挺拔,峭壁悬崖。巨岩、洞穴合为一体。道、 儒、佛三种宗教的寺庙群生山腰。它背靠青山,面临绿水,贴壁临空,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翘翼飞檐、雕梁画栋。这些古建筑依山因地,分别采用了“吊”、“借”、“附”、“嵌”、“ 筑”等多种工艺,硬是在一段悬崖上筑出中元洞、紫阳洞、青龙洞、万寿宫等一片阁楼洞天。
它气势雄伟、构思大胆、布局精巧。使其呈现出洞中建楼、楼中藏洞,欲露先藏、欲扬先抑、底层吊脚、阁楼悬空的独特风格,同时是一处全国独有的中原建筑形式与贵州苗侗吊脚干栏式 建筑巧妙结合的建筑群。整个建筑群与石崖、洞穴、古木、藤萝融为一体,真是巧夺天工。集佛教、道教、儒家文化遗址于一山,错杂而不乱,有层次而又各自独立,是将建筑艺术、雕刻艺术与自然风光完美结合的艺术珍品。
原名舞溪桥,俗称老大桥,为一座横跨舞水的东西向七孔大石桥,桥长135米,拱顶高12米。历史上曾为湘黔滇古驿道上的咽喉要道,必经之桥。始建于六百年前的明洪武初年,因洪水濒发,后经各代续建,直到万历三十七(1609年)建成,前后历经约二百五十年时间,后屡塌屡修。清雍正元年(1723年)一次修复,其中一次修复竣工时,正值康熙皇帝圣诞,为向圣上祝寿,于是舞溪桥被更名为祝圣桥,基本坚好至今。
海上飞来 不一样的传奇故事
青龙洞位于中河山山崖南段,历史上也称“真武观”、“玄妙观”或“青龙寺”,为古建筑群中的道教文化圣地,实为佛道结合,道观为主。青龙洞现有山门、吕祖殿、观音殿、玉皇阁、望江楼、正乙宫、斗姥宫和察房、厨房等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