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龙屯位于今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海龙屯村双龙村民组境内的龙岩山上,又被称为龙岩屯,距遵义市主城区28公里,地处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度的斜坡北段,雄踞在巍峨的大娄山东支的龙岩山上,是宋、元、明时期西南播州杨氏土司文化的重要遗存。屯上海拔高达1354米,屯下海拔974米,相对高差300-400米左右。屯顶平阔,面积约1.59平方公里。屯上前后建有九 关。屯前有六关,分别是:铜柱关、铁柱观、飞虎关、飞龙关、朝天关、飞凤关,屯后建有三关,分别为万安关、西关、后关。九关之间,各关有护墙相连,随山势绵延十余里,别有一翻气象 。屯顶建有衙署和练兵场等建筑,规模宏大且壮观。
2014年初,国家文物局正式确定由湖南省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省唐崖土司城遗址和贵州省播州海龙屯土司遗址联合代表中国土司遗产,作为中国2015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经过2年 的保护和修缮,遗址的关键部分考古发掘工作已全部完成,文物本体的修缮和相关工作均已竣工,遗产的保护管理规划也已编制完成,2014年9月,世界文化遗产评估专家已对海龙屯土司遗址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进行了验收评估,2015年7月4日在德国波恩宣布申遗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实现了贵州省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
飞龙关,始建于南宋,明代加固重建。用青石与石灰糯米浆错缝砌筑而成,是从屯东进入屯顶大城,三个券拱相套,其平面略呈“4”字形,一面临渊(杀人沟),基础从崖面以下 约6米深处开始起砌。(关后壁上,有用整石雕成的棱形套叠的多孔石窗,三个菱形图案相互套合,与老司城的类似图案十分相近,据杨应龙撰《示龙岩屯严禁牌》载:是当年传递文书、兵符的 地方;凡进关着须在此查验关文、腰牌、水帖,方可获准进关。
接飞虎关和飞虎关之间的重要军事通道,称龙虎大道,系在悬崖上开凿出来的一条登屯通道,全长292米,宽1.5—4米,主要功能应是作为飞龙关和飞虎关之间藏兵之地。大道外临悬崖 ,上筑有女墙,沿山逶迤,下临沟谷,倚崖凿壁而成;内侧凿有排水沟。既凿通了道路,又取得了筑墙和关隘所需石材,可谓一举两得。平播战役后被淹没于地下,1999年重见天日。通道岩壁 现存当年修建通道时留下的钎眼遗迹,这些钎眼遗迹的发现,对研究明代时期播州生产力水平、施工工艺、施工技术、工程建设状况政治以及军事有较高科学价值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