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作诗》讲述了唐代诗人李贺李作诗的习惯及其的诗歌才华,表达对李贺的赞美。不管是想要了解“鬼才”李贺的文人,还是学习李贺的学习方法,都需要看看这首诗哦,可以给你的学习之路带来引导呢。赶紧一起来学习吧。
——选自《新唐书·文艺下》
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铈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自名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者。及暮归,足成之。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甚省。母使婢女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
以父名晋肃,不肯举进士,愈为作讳辩,然卒亦不就举。贺亦早逝,故其诗歌世传者鲜焉。
1、皇甫湜:(公元777—835),中国唐代散文家,唐睦州新安(今浙江建德淳安)人。
2、辄(zhé):立即,就。
3、就:完成。
4、素构:早就构思好的。
5、《高轩过》:(杂言古诗)题目名。意思是高贵的车子来临,指韩皇二人来访。
6、自是:从此。
7、旦:早上。
8、从小奚奴:带着小奴仆。奚奴:童仆,奴仆。
9、牵合:牵强符合。
10、程课:定额;定限;固定的格式。
11、率:特殊
12、省:反省。
13、呕:吐。
李贺,字长吉,是郑王的后代,七岁就能写文章,韩愈、皇甫湜开始听到还不相信,李贺拜访他们时,(他们)让李贺写诗,李贺提起笔马上就能写好,并且就像早已构思好的一样,他自拟题目为《高轩过》,二人大吃一惊,李贺从此就出了名。
(李贺)长得单薄削瘦,双眉相连,手指很长,能快速写出诗文来。每天清晨太阳刚刚初升时,就骑着一匹瘦弱的马,带着一个小童仆,背着破烂不堪的锦囊,碰到有心得感受的诗句,就写下来投入锦囊中。他不曾有过先确定题目再写诗的事,就像他人牵强附和旧章法一样。等到晚上回来,就整合成一首诗。若非大醉时或吊丧的日子他都是这样,过后也不怎么反省(这样做对身体的伤害)。他的母亲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草稿,见写的稿子很多,就心疼嗔怪道:“这个孩子要呕出了心肝才算完啊!”。长吉让婢女取出草稿,研好墨,铺好纸,把那些诗稿补成完整的诗,再投入其他袋子中。
因为他的父亲名晋肃(“晋”与“进”同音)终身不得登第,韩愈为他作《讳辩》辩解,但是最后仍然不是举人。因为李贺早逝,所以他的诗歌很少有世代传颂的。
《李贺作诗》讲述了唐代诗人李贺李作诗的习惯及其的诗歌才华,表达对李贺的赞美。
唐朝大诗人李贺死于公元813年,当时只有二十七岁,是英年早逝。李贺属于病卒,原因与他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是分不开的。
李贺的抑郁感伤,首先和他一生怀才不遇、官场失意有关,其次也是因为他妻子的早亡。虽然他是唐朝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他也常常为此自豪不已,自称“唐诸王孙李长吉”。但是必须说明的是,李唐的宗室在武周时期被铲除殆尽,剩下的也大多落魄,李贺从小就家境贫寒,姐姐出嫁后兄弟俩就不得不外出谋生。
渐渐长大后,李贺因为在诗歌方面的无比的天赋,深受韩愈、皇甫湜等前辈的器重和提拔。可惜,他的仕途仍然非常不顺。先是被嫉妒之人恶意中伤而导致无法参加进士科举,之后经人推荐靠父荫为官,也不过是个从九品的小官。升迁无门,几经辗转和努力,李贺至死都始终不得志,这对于他的高贵的血统和超凡的才华而言,可谓莫大的耻辱。
李贺写诗与其他著名的诗人不太一样,他对此极其严肃认真。据说,他少时每日太阳刚出来就骑着驴子出门,背着一个锦囊,心有所感就把诗句写下来投进锦囊里,到了晚上就可以合成一首诗。他的母亲怪他太刻苦,说他要到呕心沥血才会停止。
正是这样的人生境遇和写诗状态,李贺一生活得都并不轻松快乐,后来更是郁郁寡欢从而染病,他诗歌中的语言也常常是悲戚的、感伤的。
李贺对作诗的认真态度,启示我们:天道酬勤,知识在于积累。
像李贺这样有天赋的人仍然非常努力刻苦,何况这些寻常之人呢?而他作诗的方式也极其有教育意义,可以说李贺诗歌方面的知识是一点点积累的,水平也是一步步提高的。如今学校里老师教育学生写作要积累好词好句,其实就是李贺作诗这一方法的延续。所以说创作,需要的是坚持多思考多练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可能有进步的。而平日里的努力和练习,才能在关键的时候做到厚积薄发,对于诗歌创作而言,也就是下笔如有神了。
另外,李贺作诗从不像别人那样先定题目在写诗,他不去牵强附会前人的作品,也不会受传统的格式所限制。正是因为李贺这样作诗的原则,才造就了他后来诗歌自成一风格,以诡谲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