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可以说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食物,不少人不仅喜欢蒸着吃,还会将其做成各种菜肴来吃。
在中式料理中,玉米多以配菜呈现于餐桌上,因此多数人认为玉米应该属于蔬菜类食物。但事实上,玉米属于主食类(淀粉食物),而非蔬菜类。一份的玉米,约145公克(带梗),5至6公分长度(1/3根15公分长的玉米)含有1.6公克蛋白质、14.9公克醣类、0.5公克脂肪、1.3公克膳食纤维、热量70.5大卡。意谓着吃一根玉米,约等于吃下8分满(碗)的米饭,但玉米因属于低升糖指数(GI)食物,醣类密度每一公克仅占0.2公克左右,适合替代白米饭等高GI主食用,是减重时期的好选择,虽不致饭后血糖震荡,但若吃多了还是会胖喔!
眼睛是脑神经系统的一部份,在眼底有血视网膜屏障BRB(Blood Retina Barrier),它的功能在筛检过滤对视网膜有帮助的物质进入黄斑部,这与脑神经系统有血脑障壁BBB(Blood Brain Barrier),大脑选择性的让有用无毒物质进入脑中的功用是一样的。但与脑神经系统血脑障壁最大的区别为眼睛需要接受大量的光线才能成像,由于光线造成直接的氧化作用,因此,眼睛是最高氧化压力负担的身体组织。近年来医学上发现,黄斑色素(即叶黄素与玉米黄素)可以有效防止光线造成眼睛的氧化伤害。
叶黄素和玉米黄素属于类胡萝卜素的一员。叶黄素能捕捉存在于眼球视网膜黄斑部与水晶体中的自由基,降低视网膜在吸收光线时受到氧化伤害,以及自由基对水晶体的损害,并保护眼睛的微血管,维持良好的血液循环,防止白内障、视网膜病变等眼疾。玉米黄素是叶黄素的异构物,功能与叶黄素相同。根据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及相关研究建议,每天从天然食物中摄取6毫克叶黄素及玉米黄素即可达到降低老化性黄斑退化症的风险;而在世代研究发现,每天只要摄取量达到2.5毫克,就能预防老化性黄斑退化症喔!
叶黄素及玉米黄素多存在于黄橙橘色、红色蔬果当中,要补充叶黄素及玉米黄素并不困难,记得蔬果彩虹579当中,蔬菜的摄取份数,其中2份最好为上述两种颜色的蔬果。每100公克黄色玉米约可提供32.2毫克的叶黄素及玉米黄素,因此对于护眼也有一定帮助。
要挑选优质的玉米,我们可从外观、玉米须、玉米轴心及玉米粒四个面向观察、选择:
外叶鲜绿:挑选时应选外叶颜色青翠的玉米较新鲜,若外叶枯黄则表示玉米可能过熟,颗粒较无水分且有凹米,若再伴随有臭酸味,则表示玉米受到水伤,长霉菌。由于夏天气温高,玉米容易熟透,即便外叶上只有一小块枯黄,也一定要观看嗅闻一下喔。
无病虫害:外叶上若发现有黑色斑点,则表示可能受到虫蛀、腐烂,记得将外叶掀开看看颗粒是否完整无损。
颜色呈米白色:好的玉米须须相对颜色较浅、介于米白至褐绿色之间。若玉米须颜色呈发黄或咖啡色,则建议不要挑选。
轴心越细,玉米粒越大颗。
软硬适中:挑选时可轻轻地压玉米头、尾,若感觉软软的,则表示玉米可能授粉不完全、发育较不好,能食用的部分较少。
形状饱满光亮:玉米粒应排列整齐,呈现饱满光亮的状态。
出现乳汁:用手指头按压玉米粒,有一点软的感觉较佳,或是触压时有少许乳汁出现为佳。
重量重:好的玉米拿起来是很扎实的,重量越重表示越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