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7日凌晨,四川成都金堂县一民房突发大火,蔡先生和妻子不得不从二楼窗户跳出,而9岁的女儿玲玲还在三楼。庆幸的是,小女孩躲在打湿的被子里等到了救援。然而,9月10日这天,她的父亲因为抢救无效离开了她,她的母亲也在重症监护室,命悬一线。生活中遇到火灾,学会逃生的正确做法才能保命!
9月7日这天凌晨,一处民房突发大火,让金堂县金龙镇街道上的街坊邻里都从睡梦中醒来,被困在事发地点三楼的小女孩牵动了大家的心,直到消防队员从房间里救出小女孩,大家才松了口气,小女孩躲在打湿的被子里,等到了救援,然而,9月10日这天,她的父亲因为抢救无效离开了她,她的母亲也在重症监护室,命悬一线。
大火突然袭来街坊邻居搭木梯救援
在金龙镇上做生意的胡勇推开门就能看到蔡先生的铺子,如今,这里只剩下毁掉的窗户,里面是黑乎乎的一片,门外已被警戒线围了起来。“当天晚上大家醒来后,火都已经很大了。”胡勇仍然记得,浓烟从卷帘门内往外冒,很快就包裹了整个房屋。妻子漆女士赶紧推开门,扯开嗓子喊,“着火了,着火了!”街上的灯陆续亮了,大家都推开门走出来。
漆女士跑回家中,提着家里的木梯就往外面跑,“平时提都提不动,也不知道那天怎么拿走的。”9月11日,漆女士嗓子仍有些喑哑,她介绍说,当天晚上12点左右,邻居家蔡先生家出现了大火,她和一位邻居架起了两把梯子,营救蔡先生夫妇下楼。胡勇说,那时候,火势还没有封锁窗户,两人如果逃生还来得及。
不过,夫妇二人并没有从窗户下来,而是关上了窗户,往房间里面走去。透过窗户,胡勇和其他邻居都看到了他这一举动,大家都表示费解。
父亲舍弃救援机会
火势越来越大,隔着窗户,大家依稀看到,蔡先生朝着客厅走去,“当时的客厅已经全是浓烟了。”胡勇推测说,当时他关上窗户,可能是想阻挡从卷帘门处飘上去的烟雾。不过,房子里面的楼道部分已经着火。胡勇告诉记者,他的母亲曾经串门到里面去过,楼道上堆放着货物,都是一些塑料材质的东西,原来的楼道“缩水”后,只能让一人通过。
后来,邻居们才知道,蔡先生的女儿还在三楼。邻居门从四处接来自来水,接力朝着房屋跑去,一墙之隔的邻居则接上塑胶水管,朝着蔡先生家喷去,30多米外的洒水车也开到了现场,卯足劲儿朝着底楼喷水……房间里还是传出来“砰砰砰”的爆裂声,卷帘门也扛不住大火,轰然倒塌。
“快跑!来不及了!”楼下的居民吼叫着,上面的窗户终于开了。两人不得不从二楼往下跳。然而,卷帘门倒塌后,流火蔓延到门前的院坝,蔡先生落地后落在了火堆中,街坊邻居赶紧上前将他抢了出来。妻子在落地后,也摔坏了一条腿。
救护车到达了现场,不过,蔡先生仍旧不肯离开,这时候,大家才知道,他的女儿玲玲还在三楼。直到女儿被消防人员安全救下,蔡先生才愿意去医院救治。
躲在湿被子中9岁女孩躲过一劫
蔡先生来到镇上打拼了十多年,也算是小有名气,口碑还不错,在外人看来,这家人还算幸福,两个女儿,大的正在念高三,小的也在念四年级。
如今,一觉醒来,玲玲就只有和姐姐相依为命,晚上只有寄居在家里亲戚那里。玲玲还能够回想起,那天晚上,睡到半夜突然咳嗽起来,迷迷糊糊中,听到爸爸在叫喊自己的名字,站在窗前,外面火光和灯光她已经分不清了。
“我在上面喊爸爸,但没人回应。”玲玲说,隔壁水果店的叔叔们用水龙头从窗外喷射进来,打湿了床单被褥。玲玲看到楼道也全是烟雾弥漫,火光开始闪烁,她只好躲进打湿的被子中,趴在床上。
据当天晚上赶往现场的消防队员介绍,救援人员戴着空气呼吸器,从隔壁的房间翻到小女孩所在的三楼位置,在这个约50平米的空间里,救援人员看到了床上被子有一个小堆,掀开过后,发现里面就是惊慌失措的玲玲。
救援人员介绍说,玲玲利用湿被子来隔绝这些有毒气体的做法是正确的,不过,在当时的情况下,她应该尽量选择一个通风的地方,这样才能争取到更多生还机会。
玲玲说,用湿被子盖住头的方法,是学校老师教的。玲玲所在的小学一位负责人说,学校有开设安全教育的培训,其中包括火灾逃生培训。
因为受伤严重,蔡先生终因抢救无效死亡。9月10日凌晨,直到见到两个女儿后,蔡先生才安心离开。他的妻子也因为吸入性呼吸道损伤、大面积烧伤、骨折等多种病症,躺在重症监护室里。蔡先生的弟弟蔡新俊不得不帮助哥哥,照顾起两个侄女,妻子也放下了工作,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照顾嫂子。一家人东拼西凑花掉了20多万元,“后续治疗费用可能还要30到50万左右。”蔡新俊说,事情发生后,镇上的街坊邻里也都捐了款,帮助他们共度难关,但接下来要面对的,还是未知数。
昨日,记者从金龙镇政府了解到,当天凌晨1点40分大火才完全扑灭,目前火灾发生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调查,不过,他们推测应该是线路原因引发的火灾,蔡先生的房子也是一座修了有10多年的自建房,家里线路也不是那么规范。
火灾是无情的,这时掌握相关的自救逃生方法是可以有效将伤害降到最低的,起到保命的作用。
火灾发生时,应该先报警,报警时尽量描述清火灾发生的具体方位,并安排人到路口给消防车指路。初起火时最易扑灭,在消防车未到之前,要积极开展一定的自救行动。
一旦身受火灾威胁,千万不要惊慌失措,要冷静地确定自己所处的位置,根据周围的烟、火光、温度等分析判断火势,不要盲目采取行动。
当发生火灾时,如果发现火势并不大,且尚未对人造成很大威胁时,应果断使用灭火器、消防栓等消防器材进行灭火,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地乱叫乱窜,置小火于不顾而酿成大灾。
突遇火灾,首先要按响火灾警报,面对浓烟和烈火,首先要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千万不要盲目地跟从人流和相互拥挤、乱冲乱窜。若通道已被烟火封阻,则应背向烟火方向离开。
火势威胁到安全,身处险境应尽快撤离,不要因害羞或顾及贵重物品,而把宝贵的逃生时间浪费在穿衣或寻找、搬离贵重物品上。
在失火的楼房内,逃生不可使用电梯,应通过防火通道走楼梯脱险。因为失火后电梯竖井往往成为烟火的通道,并且电梯随时可能发生故障。
逃生时经过充满烟雾的路线,要防止烟雾中毒窒息。为防止火场浓烟呛入,可采用毛巾、口罩蒙鼻,匍匐撤离的办法。另外,可以向头部、身上浇冷水或用湿毛巾、湿棉被、湿毯子等将头、身裹好,再冲出去。
高层公共建筑内,安全通道已被堵,救援人员不能及时赶到的情况下,在有把握的的情况下,可以将绳索(也可以床单等撕开连接起来),一头系在窗框上,然后顺绳滑落到地面。
如身上衣物着火,可以迅速脱掉衣物,或者就地滚动,以身体压灭火焰,还可以跳进附近的水池、小河中,将身上的火熄灭,总之要尽量减少身体烧伤面积,减轻烧伤程度。
如果被火困在二楼内,若无条件采取其他自救方法并得不到救助,在烟火威胁、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也可以跳楼逃生。但在跳楼之前,应先向地面扔一些棉被、枕头、床垫、大衣等柔软物品,以便“软着陆”。然后用手扒住窗台,身体下垂,头上脚下,自然下滑,以缩小跳落高度,并使双脚先着落在柔软物上。
如果被烟火围困在三层以上的高层内,千万不要急于跳楼。因为距地面太高,若往下跳易造成重伤和死亡。只要有一线生机,就不要冒险跳楼。
当实在无路可逃时,可利用卫生间进行避难等待救援,用毛巾紧塞门缝,把水泼在地上降温,也可躺在放满水的浴缸里躲避。但千万不要钻到床底、阁楼、大橱等处避难,因为这些地方可燃物多,且容易聚集烟气。
遇到火灾,如果大声喊叫不但浪费体力和时间,更容易造成混乱,发生踩踏等其他危险。如果吸入的是有毒烟雾,有可能当场毙命,吸入的浓烟会导致呼吸道烧伤。
火灾时,有毒气体扩散很快,假如直立行走,容易吸入更多。所以应该采取较低姿势,弯腰匍匐前进,快速从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或楼梯逃跑。
起火以后,房间的温度急剧上升,空气压强也骤升,如果突然外门打开,与空气热对流情况显著增加,并受通风条件、房间尺寸等因素影响,可能引起可燃物表面全部卷入燃烧状态,即为“轰燃”。
火场情况变化很大,遇到房间着火,想要破门而入的话,必须先用手摸一下门的温度,这样才能确认火源究竟与门有多远。如果门不烫的话,踹门的风险也相对较小。
一般为了安全起见,进去前,必须从侧面先将门推开一点缝隙,让空气慢慢贯通,切忌正面突入。
一些公关场所的旅客、游客因为对环境不熟,对避难路线不了解,发生火灾时,大多数人会选择奔向来时的路线,但如果这个通道被烟火封锁,再去寻找其他出口的话,会失去最佳逃生时间。
情急之下用手灭火,不但拍不灭身上的火,反而会烧伤手,应就地打滚。
在火灾发生时,人的本能、生理、心理决定会向着有光、明亮的方向逃生,而这时的火场里,电源90%已被切断或已造成短路、跳闸等,有光亮之地可能正是火情严重的地方,因此不要盲目的向光亮处逃生,而是要沿着“安全出口”发光指示标志的指引下向最近的安全出口逃生。
当受到火灾的威胁时,很多人容易因为惊慌失措而失去正常的判断思维能力,听到或看到有人在前面跑动时,第一反应就是盲目的跟随,这其实是不可取的。
千万不要盲目跳楼,跳楼是万不得已才采取的行动,只适用于较低楼层,其中也有技巧问题。
高层大楼内发生火灾时,禁使用电梯逃生。因为火灾有可能烧毁电力系统,导致电梯瘫痪,甚至失控滑落楼底,乘坐电梯者很容易危及生命。
离开现场后,不能能贪恋财物贸然返回,那样会贻误最佳的逃离时机,增加不必要的伤亡,应尽量远离火灾地点,防止建筑物内易燃易爆物品发生爆炸。
1、要注意用电的安全。不要乱接电线,乱拉电线,要用功率匹配的电器设备。注意电线的老化和损坏问题。
2、避免用蜡烛、明火,尽量用手电筒等充电设备照明。
3、室内存放易燃易爆物品要十分注意。干燥的环境,经意间的火光接触,撞击,会易燃易燃易爆品,引起火灾。
4、不要在危险品旁边抽烟,不要乱扔烟头,睡觉时不要抽烟,也不要边走边抽烟,最好使用稍大的一点的烟灰缸,并放上一些水。
5、小心易燃物。如汽油、煤油、酒精、天然气、喷气稀释剂和木炭打火机液等易燃物的使用不当,而造成火灾。
6、安装防火报警设备,并在走廊、楼梯以及其他重要的地方要使用绝热性耐燃材料,及时发现火灾,消灭火灾,减少损失,同时禁止私自挪动消防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