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可是妈妈的小棉袄,妈妈对宝宝的爱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看着宝宝四肢柔柔弱弱还在努力的学习走路,妈妈生怕宝宝有个磕磕碰碰的,可是殊不知错误地教孩子走路的方法,会使得宝宝在走路的过程中造成比磕磕碰碰更大的危害!下面总结的宝宝学走路时妈妈们常犯的 6个误区,看看你犯了哪一个。
担心宝宝在地上爬的时候,娇嫩的肌肤会被磨得又青又紫,于是把宝宝放在软绵绵的垫子上爬行。
纠正:宝宝在地板或者硬垫子上爬行会有助于锻炼宝宝腿部肌肉的张力和力量,从而帮助宝宝更快地学会走路。
宝宝刚开始学习走路的时候,妈妈提着宝宝的手腕。
纠正:这时候宝宝双脚不能完全支撑身体,妈妈提着宝宝的手腕使得宝宝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胳膊上,很容易造成宝宝脱臼。妈妈可以搀着宝宝的腋下或用毛巾拉着,让他向前行走。
当宝宝摔倒的时候妈妈心疼得大呼小叫。
纠正:如果宝宝摔倒妈妈就变得很慌张,会增加宝宝对学步的恐惧,应该给予宝宝安抚和鼓励,让他增加安全感。
为了让宝宝更快的学习走路就把宝宝长时间放在学步车上。
纠正:宝宝长时间借用学步车车轮的力量向前“滑行”,不利于锻炼宝宝大腿肌肉力量,也不利于宝宝走路时手足眼的协调。使用学步车的时间应该在宝宝学会站起来以后,且每次使用时长不超过十五分钟。建议妈妈可以用婴儿学步专用的手推车代替学步车。
妈妈让宝宝过早学习走路。
纠正:宝宝骨骼柔软,含钙较少,过早让宝宝学习走路容易造成宝宝骨骼变形,宝宝学习走路的时间应该是宝宝可以站起来之后。
如果宝宝比其他孩子走路晚妈妈就会有“攀比心理”。
纠正:大部分孩子会在15个月时能够独立行走,有个别孩子在16—17个月学会走路。假如其他方面没有异常,稍微延迟走路也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