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果应该是绝大多数人喜欢的零食,不仅营养丰富,口感也是不错的,那经常吃坚果有什么好处呢?
在营养学上,坚果富含能量,其中淀粉和油脂含量很高。经过营养专家测算,各类坚果中的油脂含量约占总质量的30%-60%,淀粉占10%-30%,因为有这样的营养特性,所以坚果可以在寒天冻地时节为人们提供足够的热量御寒。
坚果中油脂所含的脂肪酸比例和普通的动物性食物也是有所不同的。坚果中的油脂大多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在体内更容易被消化吸收,同时有利于改善中老年人的心脑血管问题,还有益于大脑细胞的活化。
坚果含有钙、铁、锌多种矿物质,钙能促进胎宝宝骨骼的钙化,铁参与血红蛋白合成,锌促进新陈代谢和智力发育。它也是镁、铜、锰、硒的良好来源,这些都有益于宝宝的生长发育。注意:宝宝小,吃坚果容易呛到发生危险。可以把坚果打粉配到食物中。
坚果中还富含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它能调节激素平衡,有利于皮脂腺的新陈代谢,预防皮肤干燥及缺水现象,保持肌肤健康。
吃坚果的时候,一般需要经过咀嚼的过程,而咀嚼的强度对于提高视力来说有着很好的作用,咀嚼越强的话,越有利于眼睛睫状肌的调节,从而增强面部肌肉,进而可以提高视力。
坚果中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储存不当或长时间存放会产生酸败现象,出现我们常说的“哈喇味”。如果食用量大,轻者会引起腹泻,严重者还可能造成肝脏疾病。坚果商贩一般不舍得把变质的坚果扔掉,而掩盖“哈喇味”最好的做法就是在加工时加入大量盐、花椒、大料、糖精、香精等进行调味,因此变质坚果时常会隐藏在咸味、五香味、奶油味的坚果中,相比之下,原味的、清炒的坚果品质相对会好一些。
很多坚果容易受到黄曲霉菌的污染发生霉变,由此产生一种剧毒物质——黄曲霉毒素,它会导致人发烧、呕吐,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黄曲霉毒素还有强大的致癌能力,对人体脏器的损害极大。因此,发霉坚果一定不能吃,一旦发现嘴里的坚果有苦味、霉味或辛辣味,就赶快吐出来并及时漱口。
坚果中含有大量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普通的加热不足以破坏它们,但当坚果被炒焦时,温度早已在200℃以上,此时这些原本对身体有益的营养素则开始部分转化为致癌的苯并芘、杂环胺、丙烯酰胺等物质,因此,炒焦的坚果不宜食用。
一方面,加工坚果时加点石蜡,会让产品更加鲜亮、卖相更好,而且不容易变潮变软,如果你看到的坚果外表油光锃亮,明显比普通的坚果“漂亮”时,那很可能加了石蜡;另一方面,有些商贩往积压已久、颜色不好的坚果中加入石蜡,“美容”一下,用来以次充好。商贩们使用的工业石蜡纯度不高,其中含有重金属等杂质,危害健康。
首先口味越重,食盐添加往往越多;其次,许多口味重、香味浓的坚果,在加工时添加了香精、糖精等物质,奶油味的坚果还添加了人造奶油,这些东西对身体没有好处;最后,口味越重的坚果,其美味背后隐藏变质的可能性就越大。
负责任的商家会重视坚果原料的清洁、产品的防尘,市场上也不乏原料中灰尘等杂质多、销售时毫无遮挡的产品。因此,消费者购买时最好仔细看看盛放坚果的器皿底部,不清洁的坚果往往会在器皿下面落一层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