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文庙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北部的建水县城内,是一座全国屈指可数的大型文庙,始建于公元二十二年(1285年),是云南省继中庆(昆明)、大理之后,最早创建的第三座庙宇。
理由1
建水文庙历经700余年能得以比较完好地保存下来,为人们研究我国古代尊孔崇儒的历史,研究传统的建筑艺术创造了极其宝贵的条件。
理由2
建水文庙昔日孔庙圣地,如今成了青少年学习之所。
理由3
建水文庙整个庙宇,一片翠绿,古木萧森,庄严肃穆。松、柏、竹、柳,千姿百态,各种花卉争妍斗艳,四时飘香。
始建于元代,规模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的云南建水文庙,以庙为学,兼有祭祀孔子和推广儒学功能的礼仪性建筑。其祭孔仪式分为巡游、迎圣和祭祀三部分,把展示祭孔的盛大 历史场面与地方特色结合起来。内有一殿、二庑、二堂、二阁、三祠、八坊,相互对称,矗立于苍松翠柏之中。庙内有一个椭圆形大池塘,名叫“学海”。
整个庙宇,一片翠绿,古木萧森,庄严肃穆。松、柏、竹、柳,千姿百态,各种花卉争妍斗艳,四时飘香。庭西有两株共生树,一为柏树,一为榕树。数百年的风风雨雨,它们已经紧紧缠在一起。有人戏称为“万将军抱白小姐”。 建水城,为旧临安府所在地,元、明、清三代曾是滇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加上文庙规模宏大,建筑精巧,素有“滇南邹鲁”之称。早年,当地利用文庙建立了临安中学。现改为建水中学,并在文庙侧新建了许多教学楼。昔日孔庙圣地,如今成了青少年学习之所。由于政府和学校注意保存古迹,至今文庙仍很完整。
建水文庙杏坛始建于元代,明代天顺六年(1462)知府王佐、徐景云、指挥万僖重修。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再度修葺,后因地震毁坏。现建筑为2000年第3次重建。建筑采用三开间平面正方形单 檐亭阁形式。高10.3米,阔7.12米。二层台基,石栏环绕,四面敞开,中立明代天顺年间刊刻的“孔圣弦诵图”古碑。石栏板上雕有48幅中国民间传统吉祥图案和48幅58段孔子名言及释文。12棵高浮雕 盘龙石柱林立,五踩重昂斗拱,十字歇山顶,琉璃黄瓦屋面。内为斗入藻井、金龙和玺彩画。建筑等级仅次于先师殿。
意即孔子思想集古代先圣先贤之大成。现存建筑为清嘉庆十八年(1813)再度重建。三开间两进深单檐歇山顶抬梁式建筑,琉璃瓦屋面。通面阔13.31米,进深5.5米,高7.4米。大成门是级别较高的三门道门楼建筑。高台基为白石须弥座,门前石阶正中有翔龙浮雕一幅。门上饰有 金色门钉。从两侧而上,便可跨进大成门。
原称“云路坊”,始建于明代万历三年(1575),为知府昌应时所建,牌坊上题写“滇南邹鲁”4个大字。雍正四年(1726)知府栗尔璋重建牌坊,改题门额为“太和元气”。在次间门头板上刻有临 安府主要军政官员的名字,左为文职官员,右为武职官员。现存的建筑属四柱五楼三门道木石牌坊。牌坊通面阔23.3米,进深5.9米,高9.8米,占地137.5平方米。屋面为青色筒板瓦单檐歇山顶,檐下斗 拱繁复,甚为精美。石砌须弥座夹杆石上,雕刻有龙、狮、象、麒麟等精致图案。当中两扇木门饰以金色门钉,门前置石鼓一对。
棂星门为三开间单檐歇山顶抬梁式建筑,青色筒板瓦屋面。通面阔 14.6米,进深6米,高6.8米。现存门楼为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重建。建筑别具特色,屋顶上4棵中金柱穿脊而出,柱顶上罩有明代雕龙青花瓷罩,下段裸柱上刻有木制雕龙。中金柱又名通天柱,源于 宋代大儒朱熹“孔教真理能通天,无所不包,无所不能”。其4棵中金柱历两百余年风雨而不腐朽,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又与地方门楼特色建筑巧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