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多久生下一胎才适合?」对于有生育计划的夫妻而言,难免会觉得犹豫,到底该集中火力继续努力?还是间隔长一点的时间再生比较适合?除此,自然产与剖腹产的间隔时间是否有所差别?
前胎为剖腹生产,由于子宫及腹部皆有伤口,约需半年伤口才能完全复原,倘若密集怀孕,可能造成的风险如下:
若在半年内再次怀孕,由于子宫未获得充分休息,且伤口愈合度还不佳,随着孕期子宫逐渐增大,可能提高子宫破裂的危险。
倘若此次怀孕,胎盘附着在剖腹的部位,发生前置胎盘或植入性胎盘的机率较高。此外,易增加腹腔、骨盆腔沾黏或肠沾黏等问题,导致孕期出现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
一般而言,引起流产的因素,包括胎儿染色体异常、胚胎异常、胎儿染色体异常、子宫异常等。
在老一辈的说法,认为12周前的早期流产最好休息半年再怀孕,事实上此说法没有医学根据。原则上,12周前的自然流产,大约休养1至2个月即可,不过也有一派说法认为休养1至3个月待月经正常来潮,再准备怀孕会比较好,对此,他认为可视自身的恢复和健康状况而定。
另外在12周前的早期流产,经医学实验发现流产后的半年内再次怀孕,成功率最高、再次流产率最低。因此,他建议12周以前的流产或终止妊娠,在休养1~3个月后即可试着把握半年的黄金受孕期,尽快再次怀孕,提高成功率、降低流产率。
若在12周以上的中、后孕期,但若因某些因素而不得已终止妊娠,原则上先休息半年再尝试怀孕。然而并非绝对,仍要视孕妇的年纪而定。倘若孕妇已超过38岁,则不建议修养到半年,可能3个月即可开始准备怀孕。毕竟卵巢的老化程度会随着年纪加速,如果休息时间过长可能导致不易受孕,甚至变成不孕症。
当满心喜悦的期盼新生命的到来,却发生流产情况,心情难免会受到打击,陷入低潮与自责,此时,先生给予身心的支持与个人的自我调适很重要,此时最重要的是往前看,同时趁此检视自己的生活作息,以及是否压力过大,并进行调整,把握下一次怀孕的机会。
至于营养方面除了均衡摄取,另外也可补充维他命,除了每天摄取400~800毫克叶酸,另外,维他命C、维他命E、维他命D3,以及维他命B群等,可促进卵巢及其排卵功能活化、身体代谢的正常运作,增加生殖能力亦助于细胞代谢。」尽快让身体恢复正常的生理机能,以提升再次成功怀孕的机率。
许多夫妻认为自己生过孩子,生育能力应该没问题,但其实年纪是影响生育的最大因素,也因此已婚夫妻怀孕要趁早。多数夫妻认为经济必须先稳定才敢生小孩,因而全力拼经济,等过了35岁才开始想「做人」,不只怀孕难度增加,而且胚胎异常的机率也较高,因此,他还是提醒:「生子计划应及早规划。」而对于想生下一胎的夫妻,下列建议做为参考:
对于计划生下一胎的夫妻,正常的生活作息很重要,像是避免熬夜、找到适当的管道抒解压力等,除此,夫妻应拥有规律的性生活。
从医学角度,生殖能力老化多半于35岁开始发生,如果有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的女性,可能从30岁即提早发生生殖老化的状况,不但影响受孕机率,即使怀孕也可能引发早产风险。
适度运动不仅可以排解压力、稳定情绪,也能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加心肺功能、提升免疫力,并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
另外,对于35岁以上准备拼下一胎的夫妻,可考虑到妇产科进行卵巢功能与生育功能评价与咨询,了解是否有生殖老化的问题,并及早对症治疗。
对于超过35岁的夫妻,若作息正常、夫妻有规律的性生活,倘若超过半年仍没有成功怀孕,除了就医进行生育力的评价检查,了解是否有不孕症问题,同时尽早介入治疗,甚至必要可藉由人工辅助,像人工受精或试管婴儿疗程帮助成功受孕,以免错失黄金期。
目前正在哺乳阶段的妈咪,在产后3~4个月由于宝宝开始陆续添加副食品,哺乳次数减少,即使月经还没来,卵巢也可能已开始运作排卵,如果想避免密集怀孕,夫妻行房时应采取避孕措施。像是戴保险套或装置子宫避孕器。
至于哺乳期间能否服用避孕药,虽然短期内服用口服避孕药不会对于宝宝造成太大影响,不过长期使用担心宝宝间接摄取过多的药物,因此建议使用保险套或装置子宫避孕器较为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