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之际,酷热的艳阳,除了让紫外线数度飙高以外,父母带孩子从事户外活动时,难免有机会玩得满头大汗、脸红中暑。爸比妈咪该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就是中暑?中暑症状有哪些?哪些属于错误的中暑处理方式?
是的,一般年纪越小的孩子(尤其四岁以下)越容易中暑。一般来说,体质虚弱的人因为卫外之气比较弱,无法抵抗暑邪的侵袭,所以会比较容易中暑,例如:老人或是产妇。年纪小的幼儿,依照中医理论来说,有脏腑娇嫩、发育未全的特点,也就是机体的各式调节功能都不如大人完整,相对大人而言则属于体质比较虚弱的族群。
孩子的皮肤细薄而且体表面积与全身体积的比例相对大人来说多出许多,所以比大人容易散失水分或是温度;孩子的体温调节也不如大人完全,再加上没有办法适时地为自己加减衣服或是调整饮食,因此更容易因为气温的转变而生病。这也就是为什么小小孩在夏天容易中暑,且在季节交替的时候容易感冒的最根本原因。
越小的孩子皮肤越是娇嫩、角质层越薄、皮肤表面积占全身体积的比例越高,造成皮肤的保水功能不好;加上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整,机体调节体温的功能就更差了。因此,只要是气温太高、通风不良、湿度过高、衣着太多、水份摄取过少、或是摄入过度寒凉的饮食都有可能造成孩子夏季中暑。
现代环境中空调随处可见,室内室外的温度差异过大,进出冷气房没有随时调整宝宝的衣着,就更容易感冒或是中暑了。
孩子中暑的初期症状跟脱水很像,如果有以下的症状,就表示宝宝可能中暑了。活动力变差、食欲降低或是呕吐。皮肤发热、变红、并且干燥。身体摸起来很热,但是没有流汗或是少汗。
体温升高,可能超过38度,甚至40度。烦躁不安并且哭闹不休。较大的宝宝,会表达头晕、恶心想吐、并且昏昏沈沈的样子。严重的会出现呼吸速度加快、心跳次数增多。更厉害的会出现冷汗、四肢冰冷、意志不清、抽搐、痉挛、肢体疼痛、或是麻木等等。
中医通常如何辨证中暑
一般而言,中医对于中暑的认知就是受到「暑邪」侵袭,人体的卫表能力不够进而造成机体失衡而中暑。暑邪会造成身体体温增高、肌表发热等与「热」相关的症状。夏季炎热,人体的水液挥发增多,进而造成「阴伤」。所谓阴伤,临床的表现就是身热汗多、口渴、小便减少颜色黄赤、黏膜干燥、便秘等等。
另外就是气虚。气虚又大致分为两种原因,一个是体液流失过多「气随津脱」导致的气阴两伤;另一个就是暑天饮食过多生冷瓜果,影响肠胃的正常蠕动,也就是伤了中医所谓的中焦气机,造成「脾气虚弱」。气虚的临床表现除了前述的伤阴症状之外,还再加上心情烦燥、肢体倦怠、精神不振、甚至是腹痛、水泻等等。
台湾属于海岛气候,夏季常常有午后雷雨,是一个湿热的环境,除了「暑邪」还有「湿邪」。如果合并肠胃的运化功能不好,无法代谢水湿,那么「暑邪」就会夹杂「湿邪」一起困在我们的身体里了。临床的表现有,低烧、腹泻、大便黏而且臭秽、食欲不佳、头晕头痛等等。
首先要先跟其他的感冒鉴别。当孩子出现上述很像中暑的症状时,应该先测量宝宝的体温(正常体温:耳温小于38度)、检查宝宝的衣着是不是太多、环境是不是温度过高、是不是通风不良;再来看看有没有脱水的症状,如果有小便减少、活动力减低就要回溯一下是不是给宝宝的水分摄取太少。
确定上述的状况都排除了,再重新观察宝宝的状况。如果都没有改善,接着排除孩子是不是有其他感染的症状:例如肠病毒口腔溃疡影响进食意愿、伴随咳嗽喉咙痛或是鼻涕等的上呼吸道感染、呕吐腹泻腹痛的肠胃道感染等等。
有时候孩子在初期感染的时候不会有太明显的症状,只要孩子体温不正常,活动力不好,家长都应该持续观察孩子有没有新增的症状,避免延迟就医治疗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