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导致发病人数增加,目前总体上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为我国居民的首位死因,因此防治心血管病刻不容缓。要想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除了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群防群治外,更重要的是搞好个体化防治措施。下面针对易患心血管疾病的人群给出一些具体预防措施。
高血压人群
高血压的发病危险因素主要是血压偏高、高盐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体重增长过快以及过量饮酒。血压升高又是脑卒中、心梗、心衰、肾功能不全等严重致死致残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当3次非同日诊室测量血压的平均水平收缩压≥140mmHg及(或)舒张压≥90mmHg时,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这类人群如果不伴有其他危险因素,可以在密切监测血压的前提下先进行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限制钠盐、减重、少饮酒、平衡膳食和加强体育锻炼等。如非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应立即开始药物治疗。当血压在160/100mmHg以上时,应服用降压药物,同时进行生活方式干预。
吸烟人群
吸烟与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相关并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被动吸烟也会增加患心血管病的危险。戒烟的益处已得到广泛证实,且任何年龄戒烟均能获益。临床研究证据提示,戒烟是冠心病最有力的干预方法之一。
血糖异常人群
饮食调整是血糖异常人群的第一基本治疗,运动是第二基本治疗,原则是适量、经常性和个体化。在上述两个基本治疗基础上,再考虑药物治疗。
超重和肥胖人群
衡量超重和肥胖最简便和常用的指标是BMI和腰围。前者通常反映全身肥胖程度,后者主要反映腹部脂肪蓄积(中心型肥胖)的程度。两个指标都可以较好地预测心血管病的危险。
成年人正常BMI(体重kg/身高m2)为18.5~23.9,BMI在24~27.9为超重,需要控制体重;BMI≥28为肥胖,应开始减重。成年人正常腰围<90/85cm(男/女),如腰围>90/85cm (男/女),同样需控制体重,腰围≥95/90cm(男/女),应开始减重。在饮食方面,除要减少总热量的摄入外,还要平衡膳食。在运动方面,规律的、中等强度身体锻炼是控制体重的有效方法。减重的速度因人而异,通常以每周减重0.5kg~1.0kg为宜。
体力活动不足人群
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缺乏体力活动是心血管病的确定危险因素。约1/3缺血性心脏病死亡与缺乏体力活动有关。为了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病,专家对我国人群参加体力活动建议如下:
1.对所有年龄组的人:每周至少5天,每天30~45分钟的体力活动。
2.提倡有氧锻炼活动:对于中老年人特别提倡低中度有氧锻炼活动,如慢跑、快走、游泳、太极拳等。
心理压力与失眠人群
国内循证医学证明,心理压力增大和失眠能引起或加重心肌缺血,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增加。控制情绪,以娱乐、运动、交流沟通等方式减轻心理压力和失眠。非药物方式长期不见效需考虑药物治疗。
此外,血脂异常人群、不合理膳食人群,都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西方国家心血管病发病率在20多年以前和我国目前状况一样,发病率逐年增高,经过长达20~30年的高血压教育管理工程、吸烟控制工程、糖尿病教育控制工程、冠心病控制教育工程等对易患心血管疾病的个体人群进行预防和控制,目前发病率已显著降低,而我国正处于居高不下的阶段,要想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必须对易患心血管病者进行预防和控制。
a
很多心脏不好的老人通常习惯在冬季心脑血管高发季节之前去医院静脉滴注一些所谓的活血、通血管的药物,但这种做法其实是在做“无用功”。
专家解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很复杂,需要根据病因长期综合防治,光靠短期一两种药物并不能起到预防作用。其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等,这些危险因素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时间一长就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或出血,最终出现常见的中风、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而常规的输液是无法起到想象中那么大的预防作用的。即便输液有抗血栓、改善循环的作用,也是短期的,停止输液后这些作用很快会消失。
心脑血管疾病通常不是一天、两天短期内形成的,过度强调短期输液的预防作用,使很多老年患者忽视了平时的治疗,甚至许多老年患者认为平时不用服药,只要一年输两次液就行了,这种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
再者,很多老年患者常常合并有多种疾病,平时就服药较多,如果再长期大量输入药液,还可能加重肾脏负担,增添肾衰风险。而对于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更不能随便输液,因为大量输液极易引起心衰发作,非常危险。此外,输液的风险还包括静脉炎、过敏反应等,尤其是过敏反应,严重时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预防冬季心血管事件要“未雨绸缪”
专家建议,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还是要从平时的点点滴滴做起,平时就需要控制好引起这些疾病的危险因素,而不是等到出现了问题才去处理。此外,保持以下健康的生活方式也非常重要。
注意保暖
天气寒冷容易导致血管收缩、痉挛,引起心血管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梗死。建议室内温度最好在18-25℃,室内外温差不要太大,房间要经常通风。避免迎风急走,同时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增添衣服。
戒烟少酒
吸烟是造成心肌梗死、中风的重要因素,应绝对戒烟。少量饮啤酒、黄酒、葡萄酒等低度酒可促进血脉流通,气血调和,但不能喝烈性酒。
控制情绪
保持一颗平常心,不给自己无限度加压,做到劳逸结合。切忌长时间加班熬夜,在长时间工作后应有适当调休。可适当参加娱乐活动,调整心态。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
控制饮食
冬季喝水较少,容易使血液浓缩,加重心脏负担。冠心病患者在寒冷季节要多喝开水,避免高盐、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多吃水果蔬菜,不吃或少吃火锅、麻辣烫的食物,多吃一些容易消化和富含营养的清淡食物。
适当运动
一般心血管患者不适宜晨练,每天上午6-12时是冠心病患者出现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高发时段,因此,冠心病患者晨起时突然大幅度锻炼,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应等到温度较适宜的时候再进行锻炼,可以适当进行慢跑、散步等。
坚持治疗
患者在冬天应按时遵医嘱服药,切不可擅自减药或停药。心血管患者身边最好常备急救药物,如心痛定、硝酸甘油和复方丹参滴丸等药。如出现头晕、头痛、心悸、胸闷、胸痛、呼吸困难、走路不稳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所有活动,舌下含服心痛定或硝酸甘油、复方丹参滴丸等,同时立即告知家属,或拨打急救电话向医院求救。
已有心血管病者,应保持充足的睡眠。洗脸、刷牙用温水,起夜时应穿暖和。不要在饥饿的情况下洗澡,水温最好与体温相当,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冠心病患者应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