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钙是很多人都关注的千年难题,感觉是一辈子的课题,老年人要补钙,孕妇要补钙,在长身体的孩子当然就更应该补钙了!不过,凡事都是“物极必反”!钙虽然对宝宝的生长发育很重要,过量、或者错误的补钙观,对宝宝来说不仅无益,还可能会带来一定的伤害哦。
正确:0-12个月宝宝无需额外补钙
关于婴幼儿补钙,曾经有机构在北京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218个家长中,有202人在给孩子补钙,147个宝宝4个月前就开始补钙,到6个月,高达86%的宝宝在补钙。
补钙真的是越早越好吗?当然不是!
母乳是0-6个宝宝最佳的食物,无论妈妈的营养状况如何,是否缺钙,母乳都能给6个月前的宝宝提供充足的钙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婴幼儿营养指南》,婴幼儿0~6个月时,母乳能为婴儿提供充足的膳食钙。
如果无法坚持母乳喂养,可以用配方奶代替母乳。配方奶中的钙含量是以母乳为参照标准的。但由于配方奶中的钙质的生物利用度没有母乳的高,因此配方奶中的钙含量会高于母乳中的钙,以期达到和母乳相同的实际钙吸收量。
所以,6个月前,只要是科学喂养的宝宝,无论是吃母乳还是配方奶粉,都不可能会缺钙,也无需再额外补充钙剂。
6-12个月的婴儿只要合理添加辅食,并且每天保证约600毫升的母乳或配方奶,就足以提供这个年龄段小朋友所需的钙质了。
正确:要根据发育情况及检测结果综合判断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枕秃、盗汗、夜啼“等现象就认为孩子就是缺钙,也有很多妈妈会带孩子去医院给宝宝做“微量元素检查”来判断宝宝是否缺钙。其实枕秃、盗汗、夜啼更是十分普遍的生理现象,它们与缺钙绝不是一对一的因果关系。
而微量元素检测只是一种筛查手段,其检测结果只能作为参考数值来看,只依靠这种数值来判断宝宝是否缺钙并不科学,还需要结合宝宝具体的临床症状、饮食情况以及病史等综合考虑。
在日常生活中,妈妈们要学会通过观察症状判断宝宝是否缺钙。
缺钙的表现有:出牙迟,或者牙齿排列参差不齐;学步迟,下肢弯曲,有O型腿、X型腿等;指甲灰白或有白痕等。如果宝宝出现以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症状,那么妈妈们就需要警惕了。此时宝宝很有可能缺钙,而这时妈妈应该带宝宝去看医生,并合理补钙。
正确:补钙过量,危害多
如果宝宝并不缺钙,那就不要给婴幼儿补钙。宝宝的消化系统尚不完善,当摄入的钙超过推荐量时,过多的钙会造成胃肠道的负担。还会导致宝宝大便干燥甚至便秘,甚至会导致高钙尿症,甚至得“鬼脸综合症”,表情怪异并且容易生病。
补钙太多时,会干扰其他微量元素如锌、铁、镁等的吸收和利用,比如会导致锌的吸收减少,锌的不足会导致宝宝味觉减退,食欲下降,蛋白质合成不足,甚至还可能导致婴幼儿生长发育障碍。
正确:补钙先补维生素D
对于2岁以下奶制品在食物中占用很大比重的婴幼儿而言,缺钙多数是因为维生素D不足而导致的。维生素D能帮助肠道中的钙沉积到骨头当中,从而预防佝偻病。婴儿因为无法从饮食中获取足够的维生素D,所以最常用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补充含有维生素D的制剂或是强化食物。
比较常用的有:
1、单纯的维生素D制剂:即仅含有维生素D;
2、维生素AD制剂或鱼肝油:其中含有维生素A和D,有的还含有DHA等营养素,适合宝宝的鱼肝油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比例为2:1;
3、含维生素D的复合维生素制剂:现在市场中有一些复合维生素制剂中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D;
4、强化了维生素D的食品:比如含有维生素D的强化牛奶、辅食等等。
无论选择哪一种补充方式,都需要家长仔细阅读说明和成分表,算好维生素D的剂量,这样才能了解给儿童补充的维生素D是不是充足,有没有达到预防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