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孩子容貌千差万别,性格秉性也各不相同,身为父母,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应该把孩子培育成什么样的人呢?每个父母心里都有对自己孩子的美好期望或者现实目标,当大人物,赚大钱,做大官,成明星……,或者只希望孩子平安,幸福,快乐等,但无论怎样的期翼,孩子的身体和心理都要达到最起码的健康标准,那么有确切的标准吗?我们能不能把内心中那些模糊而不确定的规则明确化呢?
下面关于父母培育孩子的五大心理健康标准供大家参考,为什么只有心理健康呢?我想,心理健康可以决定身体健康,因为只有当一个人有想要保持身体健康的心理想法时,TA才会采取切实的计划去行动。
让孩子了解并珍视自己的身体,强身健体,发现自己的美丽与价值。
父母在照料孩子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在传达正确的健康理念,而不是吃饱穿暖那样简单,那么, 我们首先应该做到以孩子的身体感受为主,而不是不加选择的把曾经的人生经历重新复制到孩子身上,或者受传统经验主义的影响,其次在衣食住行方面传达给孩子正确的健康理念,而不是只认为父母亲力亲为照顾好孩子就可以了,最后我们要培养起孩子独立照顾自己的责任,并且把父母这方面的教诲结合自已的身体感受完美的融合起来。
如果孩子有能力正确的对待自己,了解自己的身体,并且能够采取措施来保证身体健康,那他就能发现自己的美丽与价值,并且在工作和生活中充满自信和活力。
真诚友善的对待自己和他人,内心敏锐,有趣,真诚富有同情心和爱心。
其次,无论孩子的性格与否,他们在对待自己和别人的时候,能够真诚友善,内心敏锐但不会过于敏感,不管外向或内向,心里能保持开朗的心态,有趣但不冒失,富有同情心和爱心。
中国目前的社会正在处于一个转型阶段,很多人的成长受到各种利诱的影响,心理上处于一个被冲击的阶段,从而对自己所持有的人生观或价值观产生动摇,这样的因素由此导致了很多人内心起伏不定,性格暴戾,内心浮躁,稍有不顺就与人为恶,大家翻看一下新闻就能时时发现这样的例子。这也是我们父母让孩子拥有善良品质的现实依据。
愿意冒风险,喜欢创新,能展示能力,而且能在环境要求的情况下做出改变有创造性,能干,负责。
世事变化,孩子不可能一直父母的羽翼保护之下,他们慢慢要学会冒风险,独立生存和面对社会。鉴于目前中国的教育体制有失人性化,我们在培养考试机器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而不是把他们完全束缚在考试的知识上,创新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乐趣,这对孩子将来的发展会有极大的失去作用。
环境可能不会改变,但人是可以改变自己来取得调适,在坚持原则的情况下,获得更好的生活,这同时也要求孩子们将来要能干,负责,而不是只依附于父母。纵观中国现在的青年人,啃老族众多,很多人离开了父母,生存都是问题。
找到方法来接纳新的和不同的东西,保留旧的有用的那个部分,丢弃没用的部分。
社会在发展,周围的一切都可能发生变化,因偱守旧,固封自守排斥新东西,不懂得理解和接纳,就会被抛出社会前进的行列。
孩子将来离开父母会接触到更多新鲜不懂,或者没有碰到遇到的情况,需要孩子们找到方法去接纳,包括离开象牙塔的学子们,学校和社会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环境,很多人从书中获得大量知识的同时,却发现难于适应到社会上,这就要求孩子们保留旧的有用的东西,丢弃没用的东西,学着去面对新发生的情况,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而不是陷入郁闷和苦恼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