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孕期,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改善身体不适,还有助舒缓情绪。有些孕妈咪在怀孕前原本有运动的习惯,怀孕后却因顾虑腹中宝宝安全戛然而止。其实,只要在不同阶段选对适宜的运动方式,胎盘血液供氧量增加、新陈代谢加快,反而可以促进宝宝生长发育。此外,运动也可以让孕妈咪在分娩时更为顺利、减轻疼痛并缩短产程,产后也能较快恢复体型,可谓一举数得。
在孕期,由于黄体素和雌激素变化,孕妈咪体力会下滑,且容易感到疲倦,适度运动可以改善肌肉质量和耐力并增强体力。此外,怀孕中后期重心改变,容易腰酸、驼背,此时透过基础肌力训练,身体得以正确排列,减轻背痛及肌肉、关节酸痛,让孕妈咪维持优美体态。而规划自然产的孕妈咪,运动更是顺产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除了可以降低产程紧张情绪、增加产道肌肉强韧度,在调整呼吸节奏的过程中,也能从中学习如何正确使力、强化核心肌群,藉由爬楼梯、青蛙蹲等抬脚运动增强骨盆协调性,运动骨盆底肌、核心肌群以缩短产程。最重要的是,孕期规律运动,产后恢复的速度会较一般人快。
由于怀孕时需要供给子宫大量血液,身体血容积增加40%~50%,心脏输出量会增加,此时连走路都容易喘,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以提升心肺循环的能力、增强心肺功能,避免出现心悸、喘不过气的症状。
孕期下腔静脉血液循环不佳,容易水肿,有氧运动、肌力训练可促进下肢循环。
怀孕后期身体开始为生产做准备,松弛素分泌增加、柔软度大增,但关节相对会比较松,肌力训练的运动可以提升关节的稳定度,避免过度延展让孕妈咪感到不适。
现代人普遍营养过剩,因此孕妈咪在产检时,医师通常会提醒要控管体重,避免胖得太快;孕期体重上升范围约在13~15公斤,若孕妈咪担心控制不了口腹之欲,运动便是一项控制体重的利器。
孕期除了会腰酸、下背疼痛,胸部也容易胀痛;伸展运动可以舒缓肌肉神经,使其放松。另外,怀孕时情绪通常比较敏感,运动会分泌脑内啡,产生类似「兴奋剂」的作用,使心情愉悦,减轻与妊娠期有关的压力、焦虑与沮丧;同时降低产后忧郁症机率,是孕妈咪舒压的良方。
身体质量指数>33的孕妈咪因为较肥胖,罹患妊娠糖尿病的机率大增,运动可以减少脂肪量及血糖值,降低胎儿畸型风险,也能避免妊娠高血压、子痫前症等并发症产生。
有孕吐、便秘困扰的孕妈咪,运动可以改善消化、帮助肠胃蠕动,还能减轻腿部抽筋、水肿,帮助肿胀关节恢复正常活动。
孕前没有运动习惯的孕妈咪,第一孕期应避免做过于激烈的运动,可从散步、骨盆底肌肉训练等强度较低的运动做起;孕前即规律运动的孕妈咪,因前三个月尚未进入稳定期,须降低运动量及运动强度,降低流产风险。国民健康署孕产妇关怀中心建议,此时做腿部运动可增加骨盆附近肌肉及会阴部弹性,孕妈咪可以找张稳固的椅子,双手扶椅背,一腿不动,另一腿在地上画圈做360度转动,左右腿可交替活动。另外也可以在床上平躺,双腿垂直抬高,足部抵住墙,一次维持3~5分钟,每天反复数次,借此伸展脊椎及臀部肌肉,并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
此时胎儿趋于稳定,可以开始增加运动强度,譬如健走、骑飞轮、骑脚踏车、游泳、上下台阶、孕妇瑜珈,有慢跑习惯的人也可以开始慢跑。如果要爬山,建议以缓坡为主。孕妈咪可趁机锻炼腹股沟肌肉及关节处韧带张力,作法是盘脚坐在床上,小腿一前一后交叉,一次持续约5~10分钟。
第三孕期肚子已非常大,容易重心不稳,应降低运动强度、缩短运动时间,不要做太激烈的运动,以免跌倒受伤。此时十分适合做孕妇瑜珈,以训练核心肌群、骨盆底肌,外加伸展下背及胸部肌肉,也可以散步、游泳或爬楼梯。此时可做腰部运动以减少酸痛,孕妈咪可以找张稳固的椅子,双手扶椅背,慢慢吸气,同时手臂用力,使身体重力集中椅背,脚尖立起,使身体抬高、腰部挺直,然后慢慢吐气,手臂放松、脚还原。有宫缩症状的孕妈咪也可以透过腹部深呼吸放松肌肉,减少宫缩导致的腹部压力,作法是集中注意力,慢慢将气深深吸入腹腔,使腹部凸出,再缓慢吐气至全部吐出,感觉肌肉放松,速度依宫缩剧烈程度调整,每分钟6-9次,每次练习一分钟。深呼吸过程须缓慢吸气及完全吐气,以免头晕。
怀孕时身体血流集中子宫,因此孕妈咪在运动前一定要做热身运动让血液循环,才不会晕倒。热身时间约10~15分钟,可做动态延展动作提高身体热度,并活动四肢关节避免抽筋;等身体「打开」再做主要运动会比较容易进入状况。
孕期体温太高恐导致胎儿畸形,运动环境最好在26~28度,以凉爽为主。夏秋之际白天皆十分炎热,若要到户外运动,可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出门;冬天则须避免在正午运动。有散步习惯的孕妈咪,假使户外温度过高,应避免在太阳下行走,上午10点至下午3点为太阳直射时段,紫外线最强,容易导致体内温度瞬间飙高,此时待在室内为佳。有些习惯晚睡的孕妈咪会选择在夜间运动,但睡前运动反而会影响睡眠。
孕妈咪体温本来就比常人高,运动更会让体温升高,若在人群聚集或太闷热的场所运动会使身体无法顺利散热,可能会伤害胎儿,运动时应选择空气流通的场所以调节体温。现代社会有许多人会去健身房运动,但健身房运动器材多、人也多,难免会发生肢体碰撞,孕妈咪如到健身房运动,须有专业教练陪同以策安全。另外也不要在太硬的地板上运动,做瑜珈的孕妈咪如在木头地板上运动须铺瑜珈垫或软垫。
据美国妇产科医学会规定,孕期运动心跳速率每分钟不得高过140,一周可运动3~5天,一天运动30分钟。运动时要随时监测自己的心跳,最高控制在每分钟120~140下。孕前就规律运动的孕妈咪,第一孕期须减轻运动强度,第二孕期后才能逐渐回复到怀孕前的强度。除非孕前就有运动习惯,怀孕后也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否则不建议慢跑。假使想锻炼肌力,可在运动30分钟后进行肌力训练,如椅式、跪姿棒式、背部肌力训练等,但时间不能太长。若运动中说话不顺或觉得喘、上气不接下气,则表示运动强度过强。
有些孕妈咪在口渴时才喝水,但此时身体水分已极为不足,运动时应养成定时定量喝水的习惯,前、中、后期都应补充水分;运动前可摄取200~300cc的水、运动过程中可以分次摄取500~600cc的水、运动结束可饮用200~300cc的水帮助排汗散热。此外,运动后一小时内补充糖分、蛋白质有助修复肌肉,虽然孕妈咪运动强度不高,但仍须适时摄取养分,建议饮用豆浆、牛奶等富含蛋白质的饮品。
最好选宽松、排汗性高、有延展性的运动服装,除了瑜珈外,运动须穿专门的运动鞋,最好挑选支撑性强、可吸收脚底反射压力的运动鞋,较不易跌倒受伤。
孕期运动以不过度疲累、轻松舒适为原则,若运动到会喘、上气不接下气,恐影响胎盘供氧量及孕妈咪本身健康。此时心肺氧气需求量变大、身体重心改变,应避开迅速、爆发性强、需要身体接触的运动,如篮球、足球、羽毛球、网球;也不要从事体操、骑马等容易摔倒的活动;跳绳、弹簧床等会造成肚子震动的跳跃运动也是禁忌。且因孕期水肿会影响静脉回流、导致下肢循环不良,怀孕3~4个月后须停止仰卧起坐。至于近年许多人热衷的马拉松路跑,因为无论半马或全马,运动时间都超过30分钟,会使心跳过快、体温过高,对孕妈咪及胎儿都会造成风险。此外,潜水容易使孕妈咪处于缺氧状态,导致胎儿畸形;喜爱到山区健行的孕妈咪也要注意不要爬特别陡的坡道。在做肌力运动时避免弹震的动作,运动过程须维持正常呼吸,闭气可能会减少胎盘氧气供应。有出血、高血压或心脏病、甲状腺等内科疾病的孕妈咪不适合做运动。
早期社会有「怀孕就应待在家中养胎」的迷思,其实只要胎儿大小适中,没有胎盘供氧不足的问题,一般来说孕妈咪运动是没有问题的。坊间传言孕期游泳会造成感染,其实只要孕妈咪没有早期破水、呼吸困难、心悸、阴道出血、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下腹疼痛、全身无力、腰酸背痛、子宫收缩的症状,选择有良好质量管控、环境清洁、设有救生人员及救生设备的游泳池,即可从事游泳这项运动。且游泳有助减轻孕期膝关节疼痛,并能活动下肢促进血液回流、有效改善四肢水肿,十分适合孕妈咪。不过要提醒孕妈咪,泳池水温须在28~30度,水温太低容易宫缩,水温过高则会增加呼吸次数造成不适;下水前一定要暖身,避免腿部抽筋,游泳前、后都要以清水将会阴部冲洗干净;游泳后尽快擦干身体,以免感冒。
孕妈咪运动时一定要注意身体的反应,适时调整运动方式与强度,才不致对自己与宝宝造成伤害。一旦出现疼痛、阴道出血、头晕、头痛、胸痛、腹部突发疼痛、盗汗、宫缩、呼吸困难或胎动明显变少等症状,要立刻中止运动到医院检查。另外,如果停止运动半小时后仍有宫缩、腹痛,亦不能再运动,须立即就医。整个孕期运动应维持中低强度;无论在孕前有无做运动的习惯,不同孕期开始做运动前都应至妇产科咨询医师,检查胎儿胎盘状况是否正常,若胎儿过小、脐带血流阻力过大,就不适合做运动。孕期运动好处多多,趁着秋高气爽,孕妈咪别犯懒,一起到户外让身体动一动吧!